English

上海特奥会:与文明同行 与爱心同步

2007-04-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婧 我有话说

阳春三月,申城桃红柳绿,草长莺飞,一片生机盎然。记者采访金秋十月将在这里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筹备工作,处处感受到市民们积极参与的热情,感受到从上至下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正展开双臂,迎接着特殊奥运会的到来!

世界特殊奥运会是国际特奥会为全世界智障人士设立的运动

会。至今已举办过11届。目前,全球约1.7亿名智障人,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1300万。特奥运动的目标是通过体育运动为智障人提供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并为社会所接受和尊重的人。特殊奥运会将于10月2日至11日在上海举行,这是它第一次走进亚洲,走进发展中国家,也是我国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承办的规模最大、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广、与会人数最多的一次综合性国际运动会。

因此,2007年的世界特殊奥运会不仅是全球智障人士的盛会,也是展示人类文明的盛会。正如国际特奥会会长及首席执行官蒂姆・施莱佛先生所说:“中国是我们这项运动的未来。将特奥会运动的信息传递给中国这个世界大国必将带来变革的机会――因为运动上的成就将引发学校、家庭、工作及生活诸多方面的更多成就。”

    场馆  细微之处彰显人本理念

特殊奥运会不同于奥运会、残奥会,它的参赛者都是年龄8周岁以上、智商70以下的智障人士,比赛目的强调的不仅是竞技和竞争的结果,更重在参与和融合的过程,因此,特奥会不同于一般体育赛事,其场馆设施既要适应于国际场馆的基本要求,还要体现在无障碍设施上。记者在将承担特奥会开、闭幕式会场和田径赛场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看到:根据与会者观赛、参赛的综合需要,工作人员正在对残疾人的盲道、坡道、垂直交通进行全面更新达标;在体育场4个通道等部位设立特奥所需的厕所、茶憩、医疗等临时设施。体育场内的座椅已全部更换,还增加舒适、结实的腰托。据介绍,上海体育场的标识、标牌也将“改头换面”,增加指引语言种类,明晰指引方向,方便各类残疾人自由出入。

东亚集团董事长李鸣向记者介绍:“此次场馆改造特别强调点上的细化,像大屏幕、网卡及其他通讯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运用了视频、全球眼、内网等现代化手段和平台捕捉、传递有关信息,实现所有场馆比赛的情况都能在筹备办公室里清晰看到。这是历届比赛可视化程度最高的。此外,考虑到本次比赛参赛选手都是智障人士,安全问题是首要保障的,因此在17个出入口实行两次安检,在载有运动员车上都安装GPS定位系统,保证能随时找到他们。门镜、消防、安检、突发事件处理等一系列应急方案都全面升级。

上海金山区马场承担着特奥马术比赛的任务,根据特奥章程规定,为确保特奥马术运动员的安全,马术运动场将按全钢网结构设计;在室内馆比赛,80多匹比赛用马要求要安静、听话、服从。目前,比赛场馆的修建和马匹的选购、调训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从“细处”着手,在“特色”上下功夫,特奥场馆设施建设处处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对智障人士包容、尊重和关心。

    弘扬文明风尚  争做特奥志愿者

上海有一支称职的残疾人工作专业队伍,在他们身后更有无数热心的志愿者。据估计,2007年特奥会将引来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2万多名运动员家长、专家学者和嘉宾。如此大量的来宾,需要3至4万名志愿者提供服务。上海市民把参与特殊奥运会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光荣,一种责任,处处洋溢着“走进特奥、服务特奥”的志愿者报名热潮。

2004年年底,上海特奥组委会正式启动,并开始在网站上招募志愿者。而早在2003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一群研究生就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专门开展助残服务,并取名“曙光”。

学习特殊教育的“曙光”队员们觉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奥志愿者光有爱心和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智力障碍者的身心特点、如何和他们沟通等等。于是,他们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化的培训,包括如何认识特殊人群,如何用手语、导盲等。自服务队成立以来,“曙光”的培训达到2000多人次。10名特殊教育的研究生志愿者还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编写出一本专业的助残志愿者培训教材,让助残培训有了可供参考的工具书。

“你曾为自己没有一双红舞鞋而伤心,直到有一天,你发现有人没有一双脚会是什么感受……”曙光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陈莲俊说,“志愿者服务让自己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包容,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人性的温暖。”

上海外国语大学郑盛有幸参加了2006年特奥会上海国际邀请赛的志愿服务。他感言道:“在比赛现场,我被震撼了。我看到小儿麻痹症及脑瘫选手采用种种办法克服困难勇敢尝试。在正常人看来,这是多么艰难,而选手们脸上却一直挂着笑容。”

志愿服务,更成为队员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全市先后设立五个长期服务的基地,并积极开拓社区助残康复培训项目。不少队员家境拮据,可他们宁愿放弃打工挣钱机会,花许多课余时间做志愿服务,因为“志愿服务能净化心灵”。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的特殊奥运会约需3万至4万名志愿者,使用的官方语言为6种,因此需要招募大量语言类志愿者,尤其是小语种的志愿者。在日渐壮大的志愿者队伍中,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积极响应,愿为特奥会奉献光热。“我会3国语言,到时候可以充当特奥代表团的翻译。”尼日尔的留学生阿巴西表示,“非洲代表团来上海参赛,我可以为他们服务,向他们介绍上海。”热心特奥事业的国际友人还有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的运营副总裁科里斯托佛・谢尔顿。他表示,不仅自己要带头报名,还要鼓励与其他员工一起参与其中。

    社区接待  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城市接待计划是特殊奥运会的特色项目之一。在历届世界特殊奥运会开幕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代表团将提前抵达举办地,参加举办方或其他合适的机构安排的参观游览等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融合互动活动,使特奥运动员适应当地时差、气候、饮食和文化,得到接纳和包容,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友谊,从而让他们分享平等,体验到体育比赛之外更多的快乐。

面对本届特奥会参赛对象多、各项赛事非赛事活动多等特点,在上海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何能搞出富有中国特色、丰富多彩的接待活动,这让主办方费劲心思。书法、剪纸、太极拳,民乐、茶道、饺子宴……全市16个区县的部分社区的众多特色家庭都精心策划了富有中国特色、丰富多彩的接待活动。

特奥会执委会社区接待部孟昭政说:“在2007年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上,除上海的19个区县155个社区以外,中国有12个城市参与城市接待计划,包括北京、西安、广州、大连、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温州、嘉兴等城市也参与到2007年9月28日到10月1日为期4天的城市接待中去。在特奥社区接待计划中,所有社区共同的主题将是接受并尊重彼此的差异。”

对参加运动会的一万多名运动员来说,令人兴奋的不仅仅在于比赛。他们将要接触到的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热情好客的国度,感受到中国独有的民风民情,在热情、温馨的社区接待中快速适应新的环境,为参赛做好心理及生理的各项准备。同时,社区接待计划也将有助于各地居民深入了解特奥运动及智障人士,为智障人士打开一片平等、包容、接受的美好天地。共同参与,分享快乐;送出一缕阳光,收回一片灿烂。志愿者李妈妈参加了去年特奥会邀请赛的社区接待家庭计划,她看到小运动员们脸上的质朴的笑容,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三天的朝夕相处使“妈妈”们和这批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挥手告别时大家依依不舍,相互约定明年再相聚。

国际特奥会东亚区主席容德根博士感言:“特奥社区接待计划将成为使人们了解智障人士、改变自己对于特奥运动及智障人士看法的极佳途径。在特奥社区接待计划中更多的人能够真正的了解特奥运动及智障人士,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成见,体会到平等、包容、和谐的欢乐。合作、爱心、融合、分享的特奥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07:我们共同瞩目着――上海成为了国际特奥运动的领跑者,与文明同行!与爱心同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