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2007-04-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立英 我有话说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有助于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如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一样,和谐文化对社会和谐也发挥着方向导引、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作为一种理念,它支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和力量,引领现实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它对社会生活发挥着评判功能、凝聚功能、教化功能和定向功能,给和谐以肯定、赞扬、褒奖和倡导,鼓励一切和谐事物的发展,促进各种和谐因素的增长。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它对制度、法律、道德的建构发挥着灵魂和指导作用,约束和规范着社会生活的秩序,促进各种制度机制的优化,保障现实社会在愈益和谐的轨道上运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它又能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情。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科学把握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新特点,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一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帅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二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注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底蕴十分厚重。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和谐文化。

三是立足社会生活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体现为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同我们的远大理想、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和谐社会是分阶段的、有层次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包容多样,把握好建设的层次性,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鼓励先进,团结多数,从而引导好不同阶层、不同思想觉悟的人。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

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精神。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造更多的促进社会和谐、倡导和谐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要根据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积极营造发展先进文化、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作者单位:廊坊日报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