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志愿者与科学家

2007-04-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吕贤如 我有话说

济南小学生走进高科技软件园  新华社发

第2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日前结束了。在这一届乃至近年各届这一大赛上,活跃着一批以往的获奖者。只是他们不再唱主角,甚至不

是配角,而是当志愿者,为参赛的老师、同学服务。

志愿者中不少是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市长奖设立5年来,几乎所有获奖者在升入大学后,都主动回来当新一届创新大赛的志愿者。从当翻译、主持人、辅导老师,到打印、分发材料、核对名单、安排住宿等,不论粗活、细活,全都帮着干。

市长奖获得者是创新大赛上最耀眼的明星。在获市长奖之前,他们已经获得过不少奖项,其中不乏国际奖。升入大学可以继续深造。而高中层次的科技活动,离大学专业学习已经越来越远。

那么,他们为什么主动回来当志愿者?第三届市长奖获奖者、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生张博钦说:“当志愿者很快乐,有一种满足感。”第三届市长奖获奖者、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学生郑鑫说:“回来当志愿者,大家为了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当志愿者事情虽小,却折射出获奖者对他人的关心、对科学的热爱,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道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所学的科学知识也才能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出光和热。

当志愿者的过程,也是正确价值观潜移默化、逐步树立的过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年轻人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社会、正确看待一切。这一效果已经显现。

比如,市长奖倡导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回报社会,既没有物质奖励,又不与升学挂钩。对此,第三届市长奖获奖者张博钦说,市长奖“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更纯粹,搞科研更需要这种精神。”第三届市长奖获奖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杜月说:“市长奖不在嘉奖,而是对求知创新精神的鼓励;不在奖成果,而是对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精神的嘉许,是对顶住应试教育压力,坚持追求科学梦想的肯定。”

联系当前一些青年中存在的“社会责任感淡化,只愿享受照顾,不愿承担责任,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这些获奖者的言行尤为可贵。

要当科学家,首先要学会做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育千千万万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祝愿我们的社会中涌现出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培育出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科学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