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闪闪的“恒”星

2007-04-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毕玉才 苗家生 我有话说

毛岸英战友杨大群、《英雄儿女》作者毛烽,《雷锋的故事》作者陈广生、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尉凤英……这一系列闪光的名字曾经照亮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星空。

如今,这些本应活跃在荧屏上的形象却频繁地奔走于沈阳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当中,风头盖过了“超女”和“好男儿”,成了喝牛奶、吃汉堡

包一代心中“闪闪的恒星”。

学英雄事迹做英雄传人

据沈阳市关工委负责人介绍,从2000年开始,沈阳市充分发挥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英雄中队”为载体,以英雄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献身精神为灵魂,引导青少年“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截至目前,沈阳市“英雄中队”已发展到2100个,其中校外“英雄中队”1120个。

青少年是一个崇拜英雄的群体,了解英雄、走近英雄、成为英雄是众多孩子心中的梦。“让英雄从荧屏上电影里走出来,深入到孩子们中间”,是沈阳市一块独具特色的育人品牌。

2000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牺牲纪念日,沈阳市第一个“英雄中队”――毛岸英中队在沈河区令闻三校六年级二班成立。军旅作家、《毛岸英》一书作者、毛岸英烈士的生前战友杨大群被聘为“毛岸英中队”辅导员。从那一天起,杨老多次来到孩子们中间,讲述毛岸英的故事。以前的毛岸英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平面人物,这一次经过杨老的讲述,英雄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站起来了。他们在校园里自发地组织了“让毛岸英精神永驻校园”活动,并把老战士从岸英墓旁移植来的树苗栽种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悉心呵护;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毛岸英中队”向全国的青少年发出了援建韶山希望小学的“红领巾积分活动”,还应邀参加了韶山小学教学楼的奠基仪式。这一系列活动感动了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思齐老人,她从朝鲜扫墓回国途中,特意到沈阳看望“毛岸英中队”。

台上讲英雄台下是英雄

著名“五老”郅顺义既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战友,自己也是立过一等功的英雄。从沈阳市关工委一成立,他就一直是爱国主义报告团的成员,经常深入昆山二校、珠江五校、明廉路小学,直到2005年去世。

孩子们在老英雄们质朴的讲述中体味着久违了的感动,同时也为老英雄们的现实行动深深地感动着。孩子们多次走进杨大群的家,发现他的家里除了书,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仅有的立柜和高低柜均已“30高龄”。可是在对社会的捐助上,杨老却总是“大手大脚”。20世纪90年代初,拿出1万元钱,买了几麻袋科技书籍,赠送给了新民县巨流河小学;2001年,又用《毛岸英》传记的50万元稿费,捐建了一所岸英小学。20多年来,他为青少年作报告1000余场,为孩子们创作了150多篇儿童故事、寓言和小说。72岁那年,买了一台电脑,参加了电脑学习班,常常创作到深夜。他说:“对我来说,好比是跑百米的人,看见了终点线,就该冲刺了。”

皇姑区珠江五校邱少云中队辅导员――志愿军老战士宁殿云经常到学校参加活动,每次都坐公交车。有一次中队会刚要开,突然下起了大雨。孩子们担心,这么大的雨,宁爷爷还能来吗。正在孩子们翘首张望的时候,宁殿云背着一大兜子图片资料,扛着自己亲手绘制的抗美援朝战争示意图,打着雨伞来了。一进教室,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在孩子们眼里,这不就是他们梦想中的英雄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据孩子家长反映,孩子们参加参加“英雄中队”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懂事了,勤快了。

大东区永丰社区校外雷锋中队下设红领巾广播站、看花护花小队、尊老助残小队、社区服务小队,围绕创建社区先进文化、社区优美环境、社区优质服务等主题,开展了“争当社区小帮手、小卫士、小标兵、小伙伴、小主人”等一系列活动,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胡锦涛、贾庆林、吴官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过永丰社区视察,2004年被省命名为全市唯一一家“老少共建实验社区”,2006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青少年教育基地。

岸英中队辅导员说:生病时讲台上的一包“金嗓子”,下雨时悄悄放在门口的一把雨伞,加班时背包突然多出来的一杯酸奶,每一个细节都在讲述着孩子们的转变。而这一切,都与“五老”们的努力分不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