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南:20年铸就炎黄巨塑

2007-04-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董一鸣 我有话说

炎黄二帝塑像及广场全景。(资料照片)

4月18日,各界人士齐聚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依山而建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举行落成大典。巨塑俯瞰落天而来的滚滚黄河,眺望辽阔无垠的华北大平

原。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身部以山为体,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山体右下方刻有长33米、宽3.3米的《炎黄赋》。塑像前的炎黄广场和纪念坛依山临河,总面积15万平方米。

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荒滩,是炎黄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成就了今天的蔚为壮观。

炎黄情  群策群力巨塑开基

王仁民,今年83岁,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炎黄二帝巨塑建设全过程的直接推动者和见证人。

1987年,时任黄河游览区党委书记的王仁民,曾两次出国进行旅游推广宣传。当他向海外游子推介黄河美景时,新的发现数次震撼了他。一次是在新加坡。那里70%以上的人是华人,他们以“炎黄子孙”自称。另一次是在美国,王仁民参加了一位美籍华人的家宴,在谈到“炎黄子孙”的话题时,一股亲情在主宾之间油然而生……无论遇到哪里的华人,一说“炎黄子孙”,彼此的陌生感顿然消失。

这些经历让王仁民觉得:炎黄的血脉、炎黄的旗帜,具有全球华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弘扬华夏文化和祖国繁荣昌盛大一统的巨大推动力。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炎黄二帝的故乡,如果能在黄河游览区建一座炎黄二帝巨塑,就仿佛是把中华民族之魂凝固在了黄河岸边。在有关论证会上,这个想法在许多学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河南,在黄河之滨兴建炎黄塑像,能激发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吸引海内外华人缅怀祖业。

1987年10月12日,王仁民主持了兴建炎黄二帝巨塑的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华人发出倡议,“用花岗岩在黄河边建106米的炎黄巨像”,世界最高的塑像。炎黄二帝巨塑筹资委员会于同日成立。筹委会当时对炎黄二帝巨塑的修建很乐观,认为用5年时间,就可以干成这件事。为了让炎黄二帝巨塑早日投入实施,王仁民拖着一条早年挖提灌站水渠冻伤的残腿,拄着拐杖,上下求援,八方奔走,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炎黄子孙宣传黄河、黄土地、炎黄文化。

如此一个庞大的工程,实施的困难可想而知。巨塑形象设计、规划、选址、资金筹集……必须有一个组织、一个运转良好的队伍来推进。

1991年5月10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薄一波、肖克、程思远、雷洁琼到会祝贺。会上,李瑞环同志指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各种活动把民族精神振奋起来,把炎黄子孙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振兴我们的国家,是大得人心的,是有益于历史进步的大事情。”随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湖北、杭州、福建、黑龙江等地相继成立了这些省市的炎黄文化研究会。1991年5月7日,炎黄巨塑作为郑州市“八五”期间重点旅游规划项目立项。

当年9月12日,郑州黄河游览区的向阳山下,炎黄二帝巨塑工程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肖克同志在炎黄巨塑奠基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兴建炎黄巨塑对全球华人具有巨大民族感情凝聚力,炎黄巨塑属民间工程,只要我们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大力宣传,炎黄子孙就一定会支持我们,炎黄巨塑的兴建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和繁荣富强均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此时,炎黄二帝巨塑已经过全国600多位专家学者5年论证,10次修改。1994年,炎黄二帝巨像基础工程开工。

廿年路  万众同心铁树开花

“这个工程不是国家下达的指标,而是民间发起的,那时候也不兴什么招商引资。”王仁民说。

已故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曾表示,要像当年支援抗美援朝捐献飞机那样,支持兴建炎黄塑像。她带病义演了5天,募集捐款30多万元;著名铁笔烙画家王杰然举行义卖大展,把4年来独具匠心创作的70幅大型铁笔画如数捐出;美籍华人王素津从大洋彼岸寄来捐款的同时,还献诗祝贺;深圳市政协主席周溪舞组织捐款100万元,其中包括他个人捐款1万元;泰国华人马岳炳捐10万泰铢;香港施展熊捐89000元港币。更令人感动的是,有贫困大学生拿出了助学金、残疾人送来了生活补贴。郑州市纬五路小学送来的800多元钱,是孩子们一分一角攒起来的,装满了三只大塑料袋……

其间,王仁民从中原到海南,从北京城到青海高原,行程6万公里,做上千场报告,写40多万字论文,编辑出版200多万字的黄河文化丛书……

2003年11月初,炎黄二帝巨塑工程基础设施大部分完成,可是却因资金短缺及其他原因停工待料,王仁民无奈之下求助媒体。转机出现了,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李克同志打来电话,请王仁民专项汇报炎黄二帝工程进展情况。李克认为:这项在全球华人中掀起爱国主义热潮的宏伟工程必须快速推进。并表示由政府部门接手,尽快筹措落实资金,加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炎黄巨塑尽早完工。经过市委、市政府专项研究,派一位副书记负责这个项目。

至此,工程进入市场运作,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将经国家评估的有形资产1200万元和无形资产6000万元,以及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38类商标及有关规划设计施工等资料全部移交给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每年向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炎黄巨塑筹委会拨款用于宣传、出版、筹资及组织炎黄子孙旅行社的活动经费。2004年6月28日,炎黄巨塑工程正式复工。至此,炎黄巨塑工程已经历12次论证,时间持续了将近18年。

炎黄巨塑工程正式复工后,很快就被列入郑州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包括高106米的炎帝、黄帝塑像及15万平方米的炎黄广场和纪念坛。香港豪德集团董事长王长利得知炎黄巨塑项目后,为河南的这一创意折服,2005年5月22日,与黄河风景名胜区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香港豪德集团投资5000万元,负责建设炎黄广场项目,炎黄巨塑主体工程依然由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建设。

2005年7月6日,炎黄二帝巨像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并进入外挂石、护坡等附属工程阶段。现任黄河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雒国栋激动地说:“铁树开花了!”

路且长  炎黄文化资源期待整合

今年春节期间,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郑州市民开放了炎黄二帝纪念坛和广场,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倍。同时,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的300多名游客专程乘包机参观炎黄二帝巨塑,畅游母亲河。郑州市正在把它作为新的“旅游金名片”。王仁民乐观地认为,随着炎黄二帝巨塑建成,影响力增大,其品牌吸引力和价值不可估量。

值得期待的还不止于此。炎黄塑像如何与同属河南的新郑黄帝故里、灵宝铸鼎原遗址群、济源天坛等共同打造河南的炎黄品牌?人们提出了新的设想。

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在接受采访时说,河南新郑现有黄帝文化遗迹20多处,是公认的黄帝故里,内涵丰富,品位价值极高,只是宣传推介滞后,活动规格低、规模小、档次不高,影响有限。如果把炎黄二帝巨塑、新郑黄帝故里、灵宝黄帝铸鼎原遗址群、新密黄帝宫、济源天坛等炎黄资源和谐统一,形成旅游链条,将是河南炎黄文化旅游的一大优势。

河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温民中建议:应该综合考虑,客源互补,如到新郑参观黄帝故里,再到黄河风景名胜区瞻仰炎黄塑像、游览黄河,最后到灵宝的黄帝铸鼎原遗址群参观等。

河南省战略经济学会党委书记王金成则认为,地区之间的人为割裂是炎黄文化产业力量分散、无法成拳的一个体制性障碍。从政策层面上应加强引导,形成层次分明、彼此联合的格局,才能最终打造出寻根文化产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