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动态

2007-04-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我国教育成果需走向国际

姚云、顾明远在《中国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3月)中提出:中国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是中国教育研究成就走向世界和提高自身研究水平的必经之路。教育课题设置的数量、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社会广泛支持是中国教育

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良好基础。而提高中国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扩大用英文表达教育研究成果的学术通道,遵守教育研究的国际学术规范和提高教育研究论文的翻译质量不失为中国教育科研成果走向世界的策略。

中国政府早就把教育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研究成果很多,但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程度不容乐观。

高职应加强通识与专业教育结合

陈智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育人体系,探索在课堂中学习、在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的“通专”结合途径,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学分制还存在的若干问题

熊宛冰在《我国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年第3期)中认为,选课是学分制的灵魂,是实施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实施学分制的主要内容。但是我国试验阶段的学分制,脱胎于学年学时制,深深打有学年学时制的烙印。在实施过程中,是形式上的学分制。同时,我国的学分制是在保留专业以培养专才的前提下实施,实施的专才培养模式,因此较少实行选修制。即使实行了,选修课的比重也很小。因为没有真正体现实施学分制过程中打破学年制的班级概念,固定班级授课制仍占主导。我国学分制在学籍管理上的弹性学制并未真正“弹”起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缺乏对学分制实施指导性意见。这些都影响到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