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链接:出土文物后期整理至关重要

2007-04-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考古界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

距今8000-90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是目前中原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典型遗址,该遗址以骨笛、甲骨刻符、古栽培水稻等重要发现,代表了当时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最高发展水平,从而改写了中国史前史,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文字起源、水稻起源等问题提供了绝好的实

物资料。贾湖的发现使得淮河上游成为讨论中国水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如此重要的贾湖古栽培稻的发现,一开始并不像骨笛、甲骨刻符那样是在发掘现场就发现确认的,而是在后期的室内整理中偶然发现的。

1991年整理贾湖遗址1983-1987年的发掘资料时,在一块状似建筑废弃垃圾的草伴泥红烧土块断面上,发现几枚稻壳印痕,引起了整理研究人员的重视,后来又陆续有同样的发现。1992年这些稻壳标本被送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孔昭宸研究员鉴定,确认是古栽培稻。从此,拉开了有意识寻找、研究贾湖栽培稻的序幕。

本报在1993年曾对这一消息公开报道,有力推动了这项研究。1993年-1994年,在对贾湖遗址三个文化时期的9个遗址土样标本进行植物硅酸体分析时,不仅分析出大量的典型水稻硅酸体,还在3个样本中浮选出一些碳化的稻米实物。

1994年6月、7月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两次召开了贾湖古栽培稻的成果鉴定会和学术讨论会。贾湖古稻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对史前裴李岗文化的认识,而且作为中国同期文化纬度最北的一处稻作遗存,对中国乃至亚洲的稻作农业起源、演化、传播和环境变迁等重要基础科学理论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崔志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