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它越走越远的路上

2007-04-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梅洁 我有话说

高达162米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已经静静地在汉水丹江口矗立了47年。现在,开始于2005年9月的大坝加高工程正在夜以继日紧张施工,说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了实质性阶段。5年后的2010年,162米高度的大坝将加高到176.6米。―个库容高达290亿吨(为现今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的20倍)、水面波及1000多平方公里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湖

――“中国水都”即已形成。那时,汉江将携带着它千年的祥静与美丽,开始千里迢迢流向北中国大地。

汉水,从秦岭深处的?冢山流出。在?冢山那个神秘的洞口,有一尊栋牛般硕大的石头,初始上路的汉水从洞里流出,从石底穿过,然后开始它空?岁月的长路。在离巨石不远处,有一株千年寿龄的丹桂树,树冠如云如盖,花香如云如雾。站在汉水的源头,你无法不去冥想:美丽的汉水不论从什么神秘的地方流来,它一入世便被这亿万年缄默的石头“哲学”了,它一上路就被那株千年的丹桂“阴柔”了!日后,它不屈不挠、大跌大宕的穿越,以及它性格里刚柔相济、至情至爱的给予,还有它对命运中大悲大喜、大苦大任的担当,都是在它入世的那个瞬间,就已经被那尊哲学的石头和那株美丽的丹桂给诠释了!

汉水,亿万年穿越神秘壮美的秦巴山谷,流过命运多舛的鄂西北,三千里迢迢,最终流给了江汉平原无边的富庶……在汉水一路走来的路上,诞生了那么多古老、美丽的城市:汉中、安康、郧阳(十堰市)、均州、襄樊、荆门、孝感、潜江、武汉……

汉水对华夏文明的进化在《诗经》里有着幸福的彰显,地老天荒,人类千年的爱依然美轮美奂。有人统计过,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述古代先民在江河边繁衍生息、劳动生活的诗多达六七十首,而脍炙人口的17首爱情诗,大多与汉水有关。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达了男子追求爱的相思之苦,其深情而淋漓的相爱永然是人类精神的大典。还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其爱的飘忽不定,爱的扑朔迷离,爱的艰辛与含蓄,都在汉水之滨演绎成为人类梦境般的追寻。再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支汉江流域的情歌,是写一砍樵青年对一女子求之不得的心情,反复借汉水的宽、长和不可泳、渡来比喻女子的可望而不可及。由这些美丽的古代情诗,不难看出繁衍生息在汉水流域的儿女们深情的气韵。他们灵秀、聪颖、善良、多情、忧伤、善感……这就是汉水文化的质地。

应该说,是美丽的汉水滋养了先民们似水的深情;或者说,是先民们千年的深情记忆了汉水无与伦比的神韵。千百年来,汉水以它那玛瑙般的幽蓝,以飘逸、俊秀、潇洒、宁静的状态,以不亢不卑的文静和庄重,养育了大江两岸亘古的长安。端详汉江,它以舒缓温柔的古典抒情风格,总让你感受一种深刻而崇高的愉悦,让你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美好圣洁的情感。

在千年流淌的岁月里,孕育了华夏民族中博大精深的荆楚,楚文化至今彰显着它千年的辉煌:随州出土的青铜编钟,其音律之全、音色之古,击响了整个世界的音符!尊凤、崇凤的鄂西北楚人,至今以玩“凤凰灯”祭祀他们的千古图腾“凤凰”,郧县的“凤凰灯”走遍大江南北,最终走进了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郧县的考古曾震惊了世界,以其世上绝无仅有的两颗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实证了“郧县人”在汉江边走过了悠远的110万年,如同“北京周口店人”一样被命名的“郧县人”,冲击了“亚洲人是从非洲迁徙而来”的结论……

美丽而祥静、博大而母性的汉江,孕育了人类史上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辉煌和富有!

在汉江乳汁般甘甜的养育里,还走来了中华无数杰出的生命:诗祖尹吉甫,诗圣屈原,唐代杰出诗人孟浩然,书圣米芾,军事家诸葛亮、庞统,开辟欧亚“丝绸之路”的第一使者、旅行家张骞,著有《茶经》、被今人称为茶圣的陆羽,还有千古佳话“琴结知音”的钟子期与俞伯牙,医圣张仲景,中药学家李士珍,天文科学家张衡,还有进入世界哲学宝库的老庄思想和道教文化……

也许,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来感恩上苍赐予了我们一条如此神性而美丽的大江,但我现在想说的是:这神?的赐予使汉水在亿万年的流淌之后,又有了今天对我们人类的另一种担当。

在它越走越远的路上,在一片陌生的土地和人群之中,它将以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完成人类赋予它的神圣使命;它将以千年不泯的温润,滋润北中国旷世的干渴与粗砺;在它汩汩流淌的清澈与纯净里,北中国以它为饮用水的亿万男人、女人的身体里,将开始生长另―种生命与精神的信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