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疆国门“中国风”

2007-04-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通讯员 刘环宇 我有话说

满洲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优化旅游大环境,市民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素质,外国人来到满洲里好像回到了家,内地人来到满洲里好像出了国。

痛定思痛后的“提升工程”

“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内蒙古满洲里市位于祖国版图

的鸡冠之顶,居于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交界俄罗斯,毗邻蒙古国,是我国经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陆海联运大通道。这里不仅仅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旅游城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满洲里就站在了对俄开放的前沿。然而,由于当时管理不规范,贸易方式简易粗放,曾一度出现了对俄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及中国旅游者不讲文明的现象。

痛定思痛,满洲里市开始以旅游人员文明素质教育为抓手促进了口岸繁荣。市委书记云光中把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

去年中央文明委启动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以来,满洲里又以此为契机,在加强旅游文明素质教育,确立以管理者、旅行社、导游和景区为四大主体,紧紧抓住行前、途中、旅后三大环节,推进了“文明旅游、诚信旅游、和谐旅游、健康旅游”。同时满洲里通过对出国游客开展“五讲、四美、三爱、两有、一顺风”即在原“五四三”内容加上“心中有世界,心中有他人”和“一路顺风”行前教育。

全市没有“黑导游”

满洲里经商者、市场从业人员大多会俄语、蒙语,边民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增强了相互了解和彼此文化认知。为了推进不同文明间的取长补短和学习借鉴,满洲里打造品牌节庆,举办了8届中俄蒙国际冰雪节、4届中俄蒙交界地区选美大赛、5届国际旅游节、3届中俄科技展和14次中俄满洲里经贸洽谈会及商品交易会。选出多名中俄蒙三国魅力大使宣传满洲里,宣传旅游文明。两国毗邻地区文艺和体育团体多年来一直保持互访、互演、互展、互邀比赛和市庆互助机制,近十年来,文体交流活动平均每年多达30场以上。通过交流和学习,国人也深受影响,使出国旅游人员在出国前站就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新的认识。

在许多地区存在的“黑导游”“导游黑”等问题,满洲里没有,满洲里的导游张小姐说,对于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行业中的“高压线”,触犯就会被一票否决,谁要是敢强迫游客购物,被投诉肯定下岗。

为了能够让旅游文明素质教育形成长效机制,满洲里市文明办、旅游、领事保护、外事、公安、商务、建设、交通、海关、民航、铁路等部门,正结合行业特点和管理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管理考核、保障措施和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机制、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教育长效机制。一个良好的国际旅游新环境正在逐步营造出来。

文明也是“生产力”

满洲里通过多年来开展的旅游文明素质教育,直接推动了满洲里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确立了满洲里在远东和西伯利亚中国形象代言人的地位,提高了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关注度,促进了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

满洲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铁城介绍,满洲里市在“十五”期间,旅游创汇5.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56.8亿元,为“九五”期间的3.1倍。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三分之一。旅游产业在满洲里发挥着经济支柱作用,多项旅游经济指标多年来一直稳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

据了解,在与满洲里毗邻的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等俄罗斯地区,俄罗斯人对中国游客抱有好感和持欢迎态度的占到了90%以上。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尊重和认可又回归到了沿边开放前的程度,彻底扭转了开放初期的不信任态度。

目前,满洲里各大宾馆、饭店常年入住率都在90%以上,实现了淡季不淡,每天在满洲里生活的俄蒙客人达1万人左右,逗留时间越来越长。口岸旅游不断升温,每年从满洲里出境赴俄蒙、东西欧国家旅游者达25万人次,进出境合计每年高达170万人次,近五年,由满洲里口岸出境的130多万人次中,从未发生一件影响中国公民整体形象的事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