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玉宝:从哥哥到爷爷

2007-05-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赵达 本报记者马兴宇 我有话说

他,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总计两百多万字的小说。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拍成木偶电影;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在国内就印行460多万册,被改编成24种连环画。他,就是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战士作家”的高玉宝。“

五一”期间,年过八旬的高玉宝应邀来京参加由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群英会活动,记者有幸见到了他。

由文盲到作家

一见面,热情的老人就紧紧握住了记者的手,那双温暖的手,让人感觉充满活力。随后,他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前面就不用看了,看看背面吧,那是我1948年时写的入党申请书。”看到记者一脸迷惑的样子,老人发出爽朗的笑声,解释道:“解放前我只上过一个月的学,写入党申请书时,很多字都不会,就画了几幅画,那是一条‘毛毛虫’代表‘从’,画颗心代表‘心’,眼睛代表‘眼’,画个梨子代表‘里’,‘咬’是‘要’的谐音,画鱼代表‘入’,最后再画棵树挂口钟,钟声响,‘当――’地一声代表‘党’。就一句话:‘从心眼里想要入党。’”

高玉宝告诉记者,正是这份近似天书的入党申请书破格被组织收下后,激发了他识字、读书的强烈愿望。随着识字的增多,苦难的童年经历激起了他写书的冲动,并从此走上了艰难的创作道路。

写书和写字完全是两回事,一段故事中不会写的字太多,他就用画图来代替。如“哭”字不会写,他就画一个孩子张着大嘴,眼睛下面滴着泪;“鬼”字不会写,他就画一个恐怖的人,嘴里伸着舌头……就这样,一路行军作战,一路艰难学字写书。1951年1月28日,他终于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画”出了二十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的草稿。后来这份手稿被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

从哥哥到爷爷

“我第一次作报告,是1951年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老师给学生们介绍说,有请《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哥哥为大家演讲,后来慢慢就变成了高玉宝叔叔,再后来,又变成了高玉宝爷爷。”说到这里,老人会心地笑了。

1988年,61岁的高玉宝离休后仍然做着一份义务工作:通过频繁演讲、作报告,继续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

有一次,高玉宝应邀去厦门大学作报告。原定只给两个班学生讲一讲,没想到闻讯赶来的学生竟有几百人,把大教室挤得满满的,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学校只好临时又设了个分会场,有的学生还冒着寒风在窗外听。报告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后来他的报告一连作了几天,仍然迟迟走不出校门。

高玉宝每次在接受邀请时,都会与邀请方“约法三章”:不收一分钱;不收任何礼品、礼金;不住高档宾馆,生活起居一切从简。这么多年来,他只收过3样“礼物”――一条红领巾,一束鲜花,一个聘书。红领巾他签名后还会再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鲜花则会转送优秀的教师,只有聘书他留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联系物。

当记者问到这么多年来,报告的内容有什么变化时,高玉宝说,当年他会给孩子们讲红领巾为什么是鲜红的,讲旧社会的苦难史,讲他因为没有文化用别字、符号和图画写书的故事,教育孩子们珍惜新社会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建设祖国。如今时代变化了,社会发展了,他讲传统的同时,会更加注重鼓励孩子们培养开拓创新的意识,拓展视野去接受世界的先进知识。

50多年来,高玉宝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被全国20多个省市、450多家单位聘为校外辅导员、德育教授、顾问。到2006年,他共作了4800多场报告,听众达472万多人次。全国有70多所学校成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高玉宝读书小组”。

如今,他以“人生价值,成功之路”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像小说《高玉宝》一样,继续教育和鼓励着各地的青少年。除每年外出作报告外,他还坚持从事文学创作。继1991年出版发行了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高玉宝续集》后,他的另外两部共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春艳》和《我是一个兵》也正在修改中,不久将会发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