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民赞誉:我的最高奖赏

2007-05-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建强 我有话说

高梅秀是天津农学院园艺系教授,拥有几十年的果树栽培经验,不管果树出现什么“疑难杂症”,只要她一到,准能“药”到病除。这些年,她的足迹踏遍了7个省市的30多个县,帮助果农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3亿元,她却分

文未取。她说:“农民的赞誉就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在静海县张家村,千亩枣树林蔚为壮观。说起这片枣林,村里的乡亲们个个动情!这个村大部分是盐碱地,农民种粮收成低。2000年,全村投入将近100万元引进了枣树,可是由于不懂栽培技术,4年下来1000亩枣树仅产了1000斤枣子,家家都欠下几万元的账。当大家含着眼泪准备砍树时,高梅秀来了。她挨家挨户检查枣树“生病”情况,找出防病增产的好办法。在高梅秀的指导下,转年,这片枣树林一共产枣25万公斤,人均收入5000元,几年的投入一下子就收了回来。直到现在,这千亩枣树依然是高梅秀的牵挂,每个星期她都要驾车来两三趟,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天津农学院的同事们都说:“田间地头是高老师的第二课堂。”

近年来,天津枣树的栽培面积迅猛发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梅秀看到农民的枣树栽培技术知识匮乏,她很焦急,便主动承担了技术指导工作,手把手教果农整形修剪,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2006年在静海县王口镇张家村进行现场指导时,发现枣树害虫“绿盲蝽”发生非常严重,农民每天都打一遍药。高梅秀马上告诉乡亲们:“这样会严重影响枣树坐果,有可能会颗粒无收。”乡亲们恍然大悟,暗自庆幸身边有位贴心的“真神”。

高梅秀白天不是到学校授课,就是泡在田间地头,科研、备课工作都留到了晚上。由于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工作,高梅秀积劳成疾。2005年,她患了肿瘤,医生要求她必须立刻手术。可她央求大夫“再等一个月”。她放心不下那些枣树!她到静海、蓟县、大港、宁河、西青都转了一圈,去不了的,就让农民们到市里来,把农民们的事儿安排好了,高梅秀才踏实地住进了医院。高梅秀手术后的第三天,许多农民就给她打来了电话,她一边发着高烧,一边通过电话指导着农民栽培。她一出院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田间,她说:“农作物季节性非常强,如果把这个季节错过了,一年就没收成了。为了乡亲们不受损失,再难受我也能忍。”

通过电话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是高梅秀开展技术指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几年来,高梅秀的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总共有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县市的5万农民受惠于这条热线!一次,高梅秀接到山东寿光农民老王的电话,说他家枣树的花都落了,高梅秀一听二话没说,就坐着长途汽车,颠簸了一天来到了寿光,帮助老王解决了剪枝不到位和绿毛蝽防治问题。

在高梅秀的心目中,最珍视这样一些头衔:“天津农业科技直通车专家组专家”、“天津国家农业产业园区专家大院小枣分院的专家”、“天津市农村妇女科技致富专家组成员”……高梅秀认为:做“农”字号的学者,就应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些年来,她承担了天津市农委、科委的“枣优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枣树病虫害防治”等研究项目,在推广这些科技成果时,她始终把农民的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多年来,她累计为农民免费提供她主编的《枣优新品种矮密丰产栽培》等科技书籍千余册,发放自编的“明白纸”1万多份,为农民垫付接穗、农药等农业生产材料费4万多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