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伟大的儿童教育革命家――蒙台梭利

2007-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吴云 我有话说

蒙台梭利和丈夫马里奥・蒙台梭利1920年在伦敦

蒙台梭利1951年在伦敦和孩

子们在一起

1952年5月6日,一位慈祥、仁爱、智慧、坚强的女性离开了人世,却给世人留下了开创性甚至是颠覆性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她的名字如今世界闻名,在中国,许多幼儿园都以有她的名字为荣。她就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同时还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蒙台梭利。

从医生到校长

蒙台梭利1870年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是军人,母亲贤淑文静,博学多识。蒙台梭利从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虽然是独生女,父母对她也从不溺爱。幼年起她便自律自爱和独立,同情弱者。而且在读小学时,她就觉得孩子的人格也应得到尊重,所以她有“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的独创性理论也不足为奇。有一次,她的一位严厉苛刻的老师取笑了她的眼睛,从此她便再也没有看过这位老师一眼。

蒙台梭利的独特很小就表现出来,13岁时,她选择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学习数学,这在当时女孩子中是很少见的。而她从这所学校毕业时,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后来她学习了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此后对生物感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学习生物。她的勤奋好学为她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为她后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出色的女性打下了基础。在学习生物期间,她又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学医。由于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是没有女子学医的,她的决定不仅遭到父亲的反对,而且不被当时的教育体制允许。但蒙台梭利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断的奔走做到了,获准进入了医学院。也许由于她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遵从于兴趣,才有她后来的“教育要根据孩子兴趣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的理论。在医学院期间,她是唯一的女性,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尸体独处,但她再次以坚强和勇敢战胜了孤独。1896年,26岁的蒙台梭利获得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毕业后的蒙台梭利成为罗马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精神病临床医生。由于当时的残疾和智障儿童是关在精神病院里的,蒙台梭利的工作是治疗这些儿童。蒙台梭利对这些孩子发自内心地同情,认为他们不该被关在这里,他们所受到的粗暴对待是使他们智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她对智障儿童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去帮助他们。她认真地翻译和研究法国心理学家伊塔和塞根的著作,伊塔曾对一个被遗弃在森林中的孩子进行治疗,而塞根主张对智障儿童进行感官训练。蒙台梭利用全心的爱去关心他们,并为智障儿童设计了专门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通过身体感官训练来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此期间,她曾作为意大利代表参加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妇女会议;1898年,她将一次演讲稿出版成书―――《社会的不幸与科学上的新发现》,呼吁大家重视对智障儿童的教育;1899年,也就是儿子出生后的第二年,她在意大利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巡?演讲,题目是《新女性》和《现休慈善事业:儿童与和平》,并获得杰出医疗服务奖;1900年,她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被授命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扬名世界的儿童教育家

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蒙台梭利总结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这一认识使她能够从一位成功的医生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因为她发现,智障儿童虽然比同龄孩子差,但与更小的孩子在智力和行为能力上有许多共同点,自已为智障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一定也适用于正常儿童。她这次对正常儿童教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心将它作为自己今后事业努力的方向。1901年,她再次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去启智学校校长一职,重新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毕业后,她成为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并于1908年出版《教育人类学》一书。

真正让蒙台梭利名声大振的,是她创立的“儿童之家”。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斯区建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她特意选址在罗马最贫困的地区,招收3到6岁普通儿童,用自己独创的办法加以教育。结果是惊人的:那些贫寒儿童,经过她几年的教育,全部成为聪明活泼、举止优雅、自信自强的孩子,心智较之以前有了巨大改变。她这一套教学方法立刻轰动了意大利甚至欧洲。

不久,又有两所“儿童之家”相继在意大利成立。蒙台梭利教学法在人们眼中充满了魔力。1909年,《蒙台梭利教学法》一书问世。向蒙台梭利取经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蒙台梭利在罗马开设师资训练班。1910年,蒙台梭利协会在罗马成立。

蒙台梭利的声名很快传到了大洋彼岸,美国也创办了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蒙台梭利教学法》也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大受欢迎,而且这本书在短短两年内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1913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开设的训练课变成为国际训练课程,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不久,她的另一重要著作《蒙台梭利教育手册》出版。蒙台梭利的事业如日中天,她奔走于世界各地讲学: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开设第三届国际训练课程;同年在西班牙巴塞罗纳成立蒙台梭利学校,1916年在巴塞罗纳开设训练课程;1919年在英国开设训练课程,并定期去英国讲学;1922年受意大利政府任命为学校督导;同年在奥地利维也纳成立“儿童之家”;1924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设四个月的训练课程,不久还成立了蒙台梭利中学;1926年前往阿根廷演讲;受邀前往瑞士日内瓦国联演讲《教育与和平》;1929年柏林成立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并于丹麦举行了第一届蒙台梭利国际会议……

1933年墨索里尼统治意大利后,关闭了所有蒙台梭利学校,蒙台梭利定居西班牙。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蒙台梭利又辗转到阿姆斯特丹,并出版了又一重要著作《童年的秘密》。1939年,蒙台梭利在印度也开设了训练课程,并与甘地和印度诗人泰戈尔会面……到上世纪40年代时,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所掀起的育儿革命已波及到世界范围。

独特的育儿理念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革命性的,是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见解。她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是会自然发展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然规律得以自由发展。蒙台梭利指出,许多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一心想按自己的想法打造出一个孩子,从自已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反而会加深与孩子间的误解。她提出的最具革命性的话是:“儿童是成人之父”。她曾描述过一幅图:图中央是红色圆心,表示人格人品完善的人群;环绕这个圆心的是一个蓝色区,代表那些品格完好,比较坚强,有自制力,能够帮助别人的正常人,这是接近完美的一个人群;再向外是一个白色区域,它代表人格有许多缺陷,不够完美的大多数普通人;而最外一环则是正常范围外的那一类人,犯罪者、精神病人属这一类。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就是红色区域里的一群,他们代表着真、善、美,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悯,而应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成人的任务是保证他们的天性得以自然成长,而不是强制他们或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在此基础上,教育并非是“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自然结果,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的经验而得来的。蒙台梭利说过:“即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初次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无论是行走,还是语言、绘画或是音乐、数学,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敏感期,也许这个孩子在这段时间就非常想学习写字,或是很想说话。在这一时期,他们能轻松学会任何事情。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对他们加以引导,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没有到达敏感期,任何逼迫的学习都是徒劳的。而延误了时机,则会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障碍。成人应该跟随孩子的兴趣去帮助他们学习,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习或是强行灌输知识。

蒙台梭利还发明了一套教具,她认为,盲目的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守纪律的行为。只有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她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她精心设计的教具几十年来一直延续使用下来。

蒙台梭利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儿童教育事业。1952年5月6日,82岁的她在荷兰去世。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她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英国教育家称赞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称赞:“当前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虽然经过了近100年,她的名字和她革命性的教育观却延续了下来,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