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教一体的成功之路

2007-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陈续 金振娅 我有话说

今年4月6日,先进的“BEPCII亮度监测系统”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首次试验成功,承担项目的是由中国科大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而两大关键部分的研制都是由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专业和物理电子学专业师生完成的。在中国科大,像“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这

样的联合实验室有12个,一大批师生活跃在正负电子对撞机、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和超导托卡马克等国家大型科学工程的科研一线。

“‘全院办学,所系结合’是中科院兴办中国科大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科大迎接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独特优势。”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介绍说,长期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学校与研究所密切合作、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使人才培养始终站在知识前沿,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印证的是,中国科大不仅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而且保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建校49年培养的3.4万名本科生中,诞生了34名“两院”院士。

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大,适逢新中国建设急需大量人才之际。依托雄厚的科研人才优势,中科院提出“全院办校,所系结合”,采取了全新办学模式。当时,学校的每个系都和一个或几个相关研究所对口合作,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兼任校系领导,亲自为学生授课,把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传授给学生。强调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使中国科大迅速步入我国高等教育最前沿,建校第二年便跻身全国16所重点大学的行列。

进入新世纪,为全面适应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新要求和进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科研国家队的人才需求,中科院从行政推动、机制调控、利益互惠等多层面深化“所系结合”。按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等不同标准,中国科大与近百家研究院所构建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了系统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自动化、数学等多个系和学科,聘请了17位研究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兼任院系领导;200多名院士和研究人员出任学校兼职博士生导师,学校科研的触角也遍布到中科院研究院所的各个领域。

中科院物理所前所长杨国桢兼任中国科大理学院院长已经四五年了,每次他到学校来都把物理学的国际发展前沿以及国内目前所做的工作带过来。根据科大的需要,杨国桢从物理所邀请优秀人才前来授课、讲座;发现有潜力的学生,杨国桢则把他们介绍到物理所。像这种院所之间的学术和人才良性互动,在中国科大已经遍地开花。科大的系科专业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设置,体现着新兴、尖端、交叉、边缘等特点,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与研究院所的研究方向有机衔接和吻合。每年,中国科大都有数百人次的科学家到校讲课和开展合作研究,传授最新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使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始终能够与知识前沿同步。

坐在教室听一流学者教最新知识,走进院所在一流平台上做科学研究,所系结合的优势让中国科大学生得以及时、系统的参与科研活动,接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中国科大,不仅硕士、博士研究生普遍享有丰富的研究资源,而且从2000年开始实施了“大学生研究计划”,将学生进本校或中科院所属院所实验室、课题组从事科研活动,纳入本科生的正常教学计划,并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目前每年有40%的本科生进入院所,直接接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年平均发表论文比例约为15%。

科教结合实现了教科双赢:中国科大已经成为中科院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每年学校与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数突破千人规模,每年有1/3以上的推荐免试生到研究院所深造,2005、2006两年就为近60个院所输送了400多名优秀本科生。同时,中国科大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也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唯一一家研究成果连续4年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的高校;在2006年“中国科技十大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中国科大就有3项独立研究成果和2个联合研究项目榜上有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