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那份文化的梦想

2007-05-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上海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毛时安 我有话说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自2002年启动,很快将走完她第一程的五年历程。当年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以最大努力求精品工程的最大效益”的讲话,言犹在耳;时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具体操办此事的冯远的雄文《艺术的国家形象》也历历在目。由此,我们感受到了在时间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精品工程的意义。

回顾五

年已经遴选出来的四十台精品剧目和那将从五十台剧目中脱颖而出的另十台剧目,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堪与这个伟大时代相对应的在中国艺术舞台上徐徐展开的长卷。在这个长卷中,人们看到这个时代中国的丰富表情,听到了一个古老而新生的民族前进中的回声。

虽然,我们不能绝对化地认为精品工程没有任何遗珠之憾,但我们可以确信,绝大部分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文艺舞台上呈现过的优秀作品已然囊括其中。这是一次无论在空间的广泛性(遍布神州大地)和时间的持续性(已经五年)上都可堪载入史册的文化盛事。是伟大时代体现国家文化意志、塑造国家文化形象、迎接民族文化复兴的一次文化实践。正是这一实践,使我们激情燃烧的文化梦想,得以变成舞台上五十部优秀作品竖起的代表着国家文化标高的文化丰碑。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幸先后作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本评委,剧目的初选和终选评委,直接目睹、参与了这一文化盛事。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的展示,从作品中饱满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激情,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殚精竭虑的文化苦心。我认为,五年精品工程的成功有些非常值得关注的经验。

一是崇高的文化责任。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文代会作代会的致辞中高屋建瓴地提出迎接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文化高潮。陈晓光副部长在精品工程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五年两个亿,能做多少事情啊,全国还有那么多下岗工人呢!所以,我们必须代表纳税人花好这笔钱,代表今天这个时代,将尽可能优秀的剧目遴选出来,接受时间和历史苛刻的排列、审视。这将是未来几代人对我们这代人艺术眼光尤其是艺术良知的考评。

作为评委,我们虽然来自于各地,但我们代表的不是地方的文化利益,而是我们的祖国、民族的根本文化利益;我们看重的不是剧目上附加的各种光环、名声,如曾经得过什么显赫的荣誉,拥有多么大的牌子,我们看重的就是一条,艺术的质量和艺术的品格。所以,这是文化积累的百年大计,是繁荣文艺的重要举措。

二是正确的文化理念。鲁迅先生谈到魏晋文学时曾经指出,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提出、实施表明,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探索之后,我们已经走出文化发展的迷惘而开始了一个具有明确清晰的文化理念的舞台艺术创作的“自觉的时代”。

民族品相、当代气息和国家形象,从精神气息和终极指向上构成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基本理念和评价体系。最终入选的作品大都渗透了这一正确的艺术理念,闪烁着异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外来的剧种剧目获得了一种洋为中用的“民族品相”,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剧种和取材于历史的剧目,通体上下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当代气息、当代光泽,吸引着当代观众欲罢不能。相当多的入选剧目代表着国家的文化形象走向广大观众走向广阔市场,有的则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当代中国的形象。

近五年来,精品工程在文艺界已经深入人心。各级文化主管领导和部门身体力行,满腔热情投入到艺术创造的事业中去,为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以促成艺术精品的产生。相当多的入围作品,经过精品工程的锤打锻造,在艺术品位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人物愈加丰满鲜明,情节更加生动流畅,舞台体现更加完整饱满。精品工程对各地艺术创作的推动作用,是无庸置疑的。有的省市在不动声色中积累了一批相当优秀的作品,如广西就是。精品要真正成为一个时代文化的有效积累,已经成为各地文化主管领导的共识。

三是适度的文化期待。文化部对于精品工程的实施,既着力于长远的战略定位战略追求,又不乏科学适度的文化期待。在一开始就清醒地意识到,精品首先要有接近经典的品质,同时精品“不一定”成为经典。在艺术史上,对于艺术作品的过高期待往往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我个人认为,如果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五十台剧目能有十台、五台成为“异地共赏,异时共存”的经典,这两个亿就花得相当值了。

我们必须以进取心来对待精品工程,在打造过程中,力求完美,力求无愧于自己的艺术使命。同时我们也要以平常心看待精品工程的结果。重要的不是花落谁家,而是种花养花护花的审美工程,是我家的花经过培植开得比原来更灿烂更鲜艳更夺目了。值得欣慰的是,在即将产生的五十台精品剧目中,如果继续锲而不舍的话,我确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剧目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最终成为民族文化宝库中“流传于世,家喻户晓”的经典。而足以令人自豪的则是,其中不少剧目即使放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演出,放到当代世界的艺术创作行列中,也是毫无愧色的。

四是科学的文化机制。精品工程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操作需要一个具有创新的并且不断与时俱进的机制。精品工程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机制的创新和设定。首先在艺术创作上,强调文化积累过程中艺术加工修改的必要性;在精品工程的不断推进中,艺术家和有关领导都逐渐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加工修改机制。演出与评论,本地与外地专家的研讨,倾听群众观众的演出反响,以一种对艺术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具有精品雏型的作品精心捕捉不足,在各种合理化而又彼此矛盾的意见方案中选择确定主攻方向,组织修改的最佳资源配置等等,相当多的剧目通过精品工程,达到了小修大提高的目标。其次是遴选机制,确定了由专家与观众,剧目与演出共同参与的方式。在评委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年轻化、多样化、广泛性,并且使遴选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完善。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精品工程依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比如在观念上仍然有待于不断明确,精品工程是评选不是评奖,是文化积累不是政绩工程;又如在艺术风格上总体还是显得相对单一,不够丰富,在艺术的探索上力度不足;再如精品工程剧目如何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观众,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一睹精品剧目的风采,让更多的纳税人分享这一文化成果,等等。

万事开头难。精品工程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定会在将来日益显现出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远的文化意义来。我们这一代人有着自己的文化梦想,精品工程就是努力将我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的一个行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