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电影节让国产新片接受检验

2007-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春利 本报通讯员焦雯 我有话说

又是一场校园里的电影盛宴。从4月8日开始,短短的两周之内,借着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东风,35部国产新片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展映,许多还没有在市场上试水的影片也接受了大学生的检验,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让电影主创人员有机会与学子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如今,这场“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电影

的盛宴已落下帷幕,而作为电影节主体的大学生们又是怎样评价这些国产新片的呢?

最喜欢有思想的电影

让军旅著名导演翟俊杰感慨万分的是他拍摄的电影《我的长征》受到了大学生观众们的热烈欢迎。不少同学在观片过程中满含热泪。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同学真诚地评价说,我们喜欢有思想的电影,但是不喜欢把思想放在表面说教的电影,《我的长征》以一个普通小战士的视角展现历史事件,使影片更加贴近观众,而长征精神也在感动中潜移默化渗透到了我们的心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绝不会为了单纯的娱乐而去娱乐,花时间观看影片之后,他们更希望能留下些深刻的思考。中国石油大学的毛艺纯说,《云水谣》虽为战争题材,但是从讲述一段感天动地的恋情入手,也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反映时代背景。虽然基调有点悲凉,讲述的也是上个时代的故事,但是却关照着现实,对今天的观众来说,主人公真挚的爱情、不变的承诺、信守的理想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从这一点上说,《云水谣》被评为本次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故事片奖是当之无愧的。

同学们普遍认为,电影最好能在幽默和有吸引力的叙事中让人们产生对现实的思考。有同学举例说,《疯狂的石头》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让人接受的方式很智慧,而《伤城》富有美感的画面和流畅的叙事,也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

本届电影节的学生评委,中国人民大学的王羿告诉记者,他觉得本届参赛影片整体质量比较高,类型也很丰富,既有内地影片也有香港影片,有大手笔的制作,也有小成本的探索性作品,给他印象深刻的是大多数影片都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性,表现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看不懂的电影不能叫艺术

也有大学生观众抱怨有些电影不知所云,故弄玄虚,过于追求画面刺激和艺术形式,更有甚者是根本看不懂。此次参赛的一部新片《第三种温暖》就引起了大学生观众们的争论,不少同学认为,该片在形式上虽然有所创新,但三个故事过于独立,事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少数情节刻意和突兀,制作过于粗糙,一看就知道是快餐产品。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生五年以来一直在关注国产电影,她坦言现在的国产电影创作有浮躁心态,急功近利。有些青年导演打着走艺术路线的旗号,但是却连故事都讲不好,节奏拖拉,沉闷。有的影片用极端的色彩,怪诞的故事,不懂的台词,模糊的思想作为探索形式,结果却是一种资源和情感浪费。

同是北师大的一位研究生补充说,很多在国外获得大奖的影片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态势,这是因为许多片子从筹划开始就研究“西餐口味”,本来地道的“中国菜”加上“西餐作料”,必然不伦不类,当然难以被国内的市场和观众所接受。好在这次参赛的国际获奖影片《图雅的婚事》的导演王全安就在改变这种局面,他的这部作品和他以前拍摄的看不太懂的《月蚀》相比进步不小,故事完整,人物鲜明,艺术表现丰富。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籍之伟在电影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上分析说,不少学生片面认为电影就是艺术,学电影就是学艺术,拍电影就是拍艺术,而他们理解的艺术不够全面,在他们眼里人人都懂的就不是艺术,这就慢慢背离了艺术规律,也使一些导演和他们的影片不合乎大众心理。针对这样的现象,艺术教育也开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树立大众意识、市场意识,从小我中走出来关照大众。

对国产影片充满期待

同样是本届电影节学生评委的上海大学学生卫佳妮说:这几年国产电影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这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以往这类影片的印象。来自东北的一位同学说,从目前主旋律电影的选材上看,太过雷同,大都是以英雄模范人物为原型改编而成的,尽管这样的故事很感人,但不一定都适用电影这种表现形式,他希望主旋律的概念应该宽泛一些,创作者的思路再开阔一些,凡是歌颂美好生活的都应该是主旋律。

北京大学的一位同学说,我们愿意宽容地接受各种类型的影片,但是希望国产类型化电影能够尽快成熟起来,比如,涉案题材,也许我们没有国外影片那么先进的电脑制作,那么逼真的追击场面,但是如果在人物性格和内容本身上做足文章也会好看。

北京师范大学的张瑾谈及商业电影时说,宏大的场面并不是吸引人的唯一法宝,内容和情节才是最重要的,看电影的观众绝不仅仅是为了享受视觉盛宴,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影片,即使场面再宏大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她期待国产商业电影早日走出题材单一、形式大于内容的限制,在各个方面都能成为“大片”。

武汉大学的瑶驰同样对国产电影充满期待。她说,期待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融合的影片,也期待中国出现更多有内涵的艺术大师,希望电影也能像书籍一样成为人类灵魂的引导者,即使相隔数年之后也依然回味无穷。而厦门大学的徐铭则表示她更希望看到新一代电影人制作的视角新颖的表现当代人生活、思考当代人现实问题的有深度的电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