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助老区人民驶上致富路

2007-05-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向畅 我有话说

60年前,这里迎来了刘邓大军。日前,由中宣部、科技部等九部委共同主办、横跨鄂豫皖三省的“振兴老区服务三农科技列车大别山行”,满载着老区人民对科技的渴望,再次开进了这片革命热土。

科普活动贴近实际生产

“今年种的新品种黄瓜不知得了啥病,全枯死了,”一个远道赶来的农村大姐

举着枯黄的瓜秧问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庆洪仔细查看后说:“应该是黄瓜枯萎病,比较常见,必须用药灌根。”边说边写下农药的名字和用量,对方揣着专家开的良方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在河南新县的英雄广场,科普宣传活动刚一开始,来咨询的群众就把专家们团团围住了。这样的情景在活动现场随处可见。

“科技列车”的香菇生产技术培训讲座也吸引了新县周边上百位菇农,邬定言就是其中一位。由于子女全在外地务工,家中的壮劳力少,从2005年开始,邬定言就与老伴开始种香菇。香菇管理不需要太大的劳动强度,经济效益又好。但是去年邬定言种的香菇长了一层厚皮,长势很不好,他请来的技术员也不知道其中原因。“听完讲座我才知道是因为温度太高,专家说可以在棚子外边盖上草帘子。”邬定言由衷感谢科技列车送来了“及时雨”。

此次“大别山行”派出了300多位专家前来解决当地农民最急需的农技问题。

新型农业带头人呼唤科技下乡

在河南新县浒湾乡,村支书黄绪友带头办起的香菇基地远近闻名。2005年他率先开始种植香菇,第一年就盈利1.5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的香菇种植户从6户迅速发展到63户,年收入达90万元。但是今年的产量却明显降低,大家都束手无策。

中国农大教授刘庆洪随“科技列车”来到浒湾乡香菇基地,远远望见露天堆放在水塘边的香菇培育架子,他就忧心忡忡地说“这样太危险了!很容易长霉”,果然菇场里随处可见长满绿色霉菌的废料。“这是影响出菇率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加以控制,不出3年,浒湾乡将完全丧失生产香菇的能力!”刘庆洪现场传授了用石灰水去除霉菌的方法,他还告诉村民,废料经过重新消毒、粉碎后可以种平菇,全部当柴烧太可惜了。黄绪友听完后感慨地说,农村现在最缺的就是技术!如果能常办这样的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农村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新型农民懂技术也要懂经营

此次科技列车活动在为老区人民带来众多农业技术书籍的同时,还首次捐赠了一部分管理、营销类图书。作为这套丛书的主要编纂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安玉发介绍说,“技术推广并不是农村工作的全部,一些地方基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技术推广后的经营管理问题做出了指导,但还是很少,重视程度也因地区而异。”

采访中发现,当地不少农民在经营管理、市场销售方面都存在困惑。河南新县、商城都是板栗种植大区,然而板栗价格却一直上不去。栗农们不明白为什么城市里卖七八块钱的板栗在这里却只能卖二三块钱。对此,安玉发建议商城县成立“板栗专业合作社”,为农民讨价还价,提高农产品的利润。他还告诉农民们,即将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就是要联合起基层组织,把利润留在农村。

农大食品加工专业教授薛文通则说,板栗的深加工也是提高效益的出路,目前商城的板栗加工企业太少,主要还是以原料输出为主。“经过加工后的栗子可以卖到几十块钱一斤!”薛文通表示,板栗加工产业在商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