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一部写不完的历史

2007-05-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韩显阳 我有话说

尽管位于“金环”沿线,伊万诺沃却基本上没有值得骄傲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但在我的记忆中,这里有一个被称为“红色摇篮”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教育机构,创建于1933年5月1日,全称为“伊万诺沃斯塔索娃国际儿童院”,是一所由苏联创办的专门抚养、教育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烈士后代的学校。许

多国家共产党领导人的子女,如意共领导人陶克里亚蒂之子、西共领导人伊巴露丽之女、南共领导人铁托之子等都曾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几十年来,该院先后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儿童,其中来自中国的孩子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0多人在此接受教育,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女儿李敏,刘少奇的儿子刘允斌和女儿刘爱琴,朱德的女儿朱敏,以及林伯渠、任弼时、李富春、张闻天、瞿秋白等中共领导人的后代,他们在这里生活、接受教育。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古朴的石板路,来到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主教学楼――一座三层高的红色砖房。在通往“国际儿童院”博物馆的二楼走廊里,挂着一张标有85个红点的世界地图,这象征着来自世界85个国家的学生曾在这里生活和学习过。在地图上方用俄语赫然写着两行大字:“我有两个祖国,她们都在我心中”。

岁月荏苒,斗转星移。在国际儿童院已经工作了40年的库兹涅佐娃女士说,现在的校园里除了参天的古树和温情的土壤,红色教学楼和宿舍楼均是后来新建的;一切都变了,原来是一座白色二层楼,现在却是三层红砖楼;儿童院门前的喷水池还保留着,但那尊喷水的男孩雕塑却不见了。这里古朴、宁静的气息仍在,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我们非常自豪,有中国英雄的孩子曾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他们后来都成了优秀的人才。”库兹涅佐娃馆长提起中国学生,言语中流露出无限的自豪,“伊万诺沃儿童院为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就像父母为孩子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一样……中国孩子永远是我们儿童院的骄傲”。

在国际儿童院博物馆的墙上,整齐地悬挂着一幅幅黑白照片。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少年时的照片也被珍藏在这里。库兹涅佐娃谈起毛岸英时满脸自豪地说:“毛岸英学习非常刻苦,连上厕所都带着课本,他被同学们一致选为校团委书记。”

她回忆起2003年庆祝建校70周年的场景。俄中友协、俄红十字会、伊万诺沃市政府等单位共同组办了苏联解体以来规模最大、最为隆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校庆活动。当时有22名早已年迈古稀的“中国孩子”,应邀代表全体中国“孩子”重访故地,追忆如烟的往事。

“至今让人难忘的是,当时中国正在流行‘非典’,俄罗斯人对此小心翼翼;医生提醒校长和参加校庆活动的同学,要避免与前来参加活动的中国客人直接接触。一开始,大家都还趴在窗台前,没敢下楼迎接客人,但当看到中国同学乘坐的汽车驶近教学楼门口时,在大楼内的同学们早已忘记医生的警告,飞快地与校长一起冲出大楼。人们纷纷寻找、辨认儿时的伙伴,先凝视对方,继而激动地拥抱,亲吻。这种生死情谊可以跨越任何恐惧,战胜任何险阻,超越任何障碍――这就是国际儿童院的精神所在,这就是融入我们血脉的真实情感。”

临别时,库兹涅佐娃发出了诚挚邀请:“欢迎你们明年“五一”参加建校75周年纪念日活动,让我们共同续写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篇章吧!”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确是一部写不完的历史……

今日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韩显阳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