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克罗地亚:发展旅游不忘保护

2007-05-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赵嘉政 我有话说

克罗地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西临亚得里亚海,度假胜地众多,旅游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最近,克国内就旅游业应该发展精品旅游,还是发展大众旅游,开展了一场大讨论。

主张精品旅游的一方认为,克罗地亚国土面积较小,虽然有首都萨格勒布、海滨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和斯普利特等,但旅游配套设施无法承受大量

游客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克罗地亚处于欧洲东南部,旅游者大部分来自东欧国家。东欧旅游者来克罗地亚消费金额比西欧旅游者少得多,除了必需的旅馆和餐饮消费外,基本没有什么其他支出。但是每一个旅游者都要占用同样的交通及自然资源,从交通工具的污染排放和旅游者产生的垃圾角度来看,每个旅游者对于环境的损害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旅游者的消费不能抵消政府为了维护环境而进行的投资,那么这样的旅游产业实质上是在做“赔本生意”。

克文化部门的人士表示,克罗地亚的博物馆、剧院、画廊等文化场所数量是巴尔干地区最多的,旅游业的发展应考虑到利用这些文化设施提高来访者的附加值。吸引旅游者多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一方面可以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同时可以增加住宿、餐饮和晚间娱乐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使旅游者了解克罗地亚本国文化,提高国家的形象。这是提倡精品旅游一方的主要论点。

另一方则认为,克罗地亚应该大力发展大众旅游,首先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克罗地亚,而不必在意每个人的消费情况。旅游部门应更注意面向不同消费人群,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从而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都能感到满意。

经营克罗地亚海边景点的一些商业人士认为,沿海城市的酒店、餐馆等设施众多,即使在夏季旅游高峰期间仍能满足绝大部分旅游者的需求。每个旅游者必然会在住宿、餐饮和一般娱乐上有所支出。消费金额虽因人而异,但欧洲人的度假方式比较松散,从5月到10月都有家庭选择出行旅游。所以,克罗地亚的旅游资源应适应“少量多次”的特点,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们的需求。既然旅游人群趋向于“少量”,那么就有必要在“人数”上增加,才能达到旅游业总体收入的增加。一些媒体人士则说,克旅游主管部门应注意“口碑”效应。来到克罗地亚旅游的人越多,这些人回国后就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克罗地亚,这对提高克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都有深远的影响。

虽然克国内对发展精品旅游还是大众旅游仍争论激烈,但双方都认为发展旅游、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绝对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更不能降低服务质量。事实上,不管是走“薄利多销”的道路,还是搞“精英文化旅游”,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克罗地亚的旅游资源。(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3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