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旅游是形和体 文化是根和魂

2007-06-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志达 我有话说
张学军,1955年11月生,山东乐陵人,1970年10月参加工作,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共登封市委书记。

记者: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在打“文化牌”、“旅游牌”,登封也是一座旅游城市,请问登封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张学军:登封风景壮丽,文化灿烂。中岳嵩山,气势磅礴,被誉为“五岳之

宗”。境内奇峰、幽谷、飞瀑、茂林壮美俊秀;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塔、碑、坛、阙点缀其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登封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登封境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其中最著名的有:“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五岳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遗址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砖塔嵩岳寺塔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皇五帝、夏都阳城在这里均有遗址。从伏羲氏到乾隆帝,历史上先后有30多位帝王登临嵩山,祭祀封禅;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等历代文人骚客曾在此留下诸多传世诗篇。发源于此的少林武术独树一帜,集南北派别之大成,融内外拳法之精华,名扬四海,威震八方。

记者:当年一部《少林寺》电影,使少林寺和登封被世人了解和关注,从那以后登封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张学军:登封的旅游业正是从那时开始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但是,其间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主要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少林景区周围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与景区的形象很不协调。因此,自2003年以来,我们多方筹资,投入3亿多元,下大力气对少林景区核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整治。接着又紧紧抓住前几年国家加大国债资金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重大机遇,累计投资8亿元,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精心设计了地质游、科普游、登山游、武术游、考古游、宗教游、天文游、森林游、生态游、民俗游等旅游线路,使景区环境和品位显著提升。

记者:作为登封市委书记,您如何看待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张学军: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化与旅游是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为加速登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突破就文化抓文化、就旅游抓旅游的老套套、老思路,把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与旅游的关联度、融合度,坚持文化唱旅游戏、旅游打文化牌,以文兴旅,以旅扬文,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努力构建旅游与文化共融共生的平台,用文化支撑旅游、包装旅游、指导旅游、统领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用旅游承载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实现文化的价值。将文化气息渗透于旅游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多方面激发和吸引游客的兴趣,赢得游客的认同感,以此增强文化旅游的亲和力、生命力和吸引力。

记者:登封市下一步如何在旅游产业开发上打好“文化牌”?

张学军:2005年,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和报省市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我们启动了河南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型实景剧项目。该剧总投资3亿元,一期投资8000万元,由谭盾担任艺术总监和音乐原创,由梅帅元担当总制作人和总导演,以先进音响设备,构成全景式立体声场,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静态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和禅宗文化的奥妙。自去年10月进行试演以来,17场演出场场爆满,不仅以独特的场景布局与禅、乐、武的精妙相结合,为游客奉献了一场音乐盛宴;而且填补了河南夜间旅游项目的空白,成为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大型山地实景演出项目和河南省旅游业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大看点,进一步拉长了登封的旅游产业链条,延长了游客在登封的观光时间。今年4月21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正式公演。下一步,我们将聘请国内外知名策划专家,组成嵩山文化产业开发智囊团,全力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文化植入旅游的进程,提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度,彰显地域个性文化,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打响文化牌。登封这方面的资源十分丰富。如“少林文化牌”、“武术文化牌”、“地质文化牌”,等等。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不断充实嵩山文化圈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嵩山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