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淮南师院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

2007-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本报讯“虽然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但我们面向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服务定位不能动摇,因为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优秀师资。”淮南师范学院院长王传旭不止一次阐述学校的培养方向――淮南师院每年都有50%以上的毕业生奔赴基层,到农村中小学教书育人。

坐落在淮

河之滨的淮南师范学院,前身是淮南师专、淮南教院、淮南师范合并组建的淮南高等师专,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40多年来,学校为安徽基础教育事业输送毕业生两万多人。

面对师范类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机制日趋完善、农村师资学历合格比率逐步提高的新形势,淮南师院从高质量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定位出发,通过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和强化毕业生服务基层意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坚持并不断完善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宽口径、实基础、重技能、稳扎根”特质优秀师资办学特色。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的能力,淮南师院从课程改革入手,构建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要课、专业方向模块、综合素质与创新和实践环节课程等内容的完善课程体系。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三个方向,突出能力培养。学校建立了校内20个、校外76个实习实训基地,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实际,分别设计出完善的培养方案,实施师范本科的全程实习实训。学校还把“教师口语”和“三字一话”等教师教育技能训练课程列为必修,强化“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述能力训练,淮南师院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安徽省唯一的普通话训练示范基地。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科研氛围和条件薄弱的实际,淮南师院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从2004年开始,学校建立了“在校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资助大学生科研项目。学校中文系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与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自办文学期刊,打造创作阵地和研究平台,大学生在学以致用和学用相长中大大提高了能力和水平。据统计,淮南师院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在报刊杂志刊发文学作品、学生论文,而这些学有所成的大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

“我们这里半数以上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是淮南师院毕业生。”淮南潘集区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的评价代表了用人单位的共同看法: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淮南师院学生的总体满意度、适应岗位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对单位贡献度等13项指标的评价,“较好”以上的等级比例均超过了9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