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鉴真东渡》有感

2007-06-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德祥 我有话说
央视近日播出电视剧《鉴真东渡》,我看后大有获益,既欣赏了艺术,又增长了历史和佛教文化知识,更使人的精神和心灵得到陶冶启悟。历史之真、艺术之美、宗教之善在这里合流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人物形象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其价值有四:

一、再现了一段历史真实。以前我虽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扶桑,传

播佛教,在日本也享有盛誉,但毕竟一知半解,并没有从感情上、精神上走近过鉴真。看过电视剧之后,才对这一历史文化事件始末有了详细了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弘法,都是唐代发生的宗教文化事件。前者是引进来,后者是走出去,前者被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演绎成神话小说《西游记》,寓庄于谐,诙谐机智,所以唐僧玄奘,妇孺皆知。但唐僧鉴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没有相应的文学叙事诞生,鉴真就没有玄奘那样的知名度。电视剧《鉴真东渡》的创作,可以说填补了一个艺术叙事的空白。与《西游记》不同,《鉴真东渡》是写实手法,严格忠实历史,详细讲述了鉴真大师及其弟子六次出海,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日本,弘布佛法,传播文化的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真人。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医药、文学、饮食等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鉴真被日本人民尊为“盲圣”。今天通过电视剧重温这段历史,无疑对认识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大有裨益。历史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会清醒头脑。

二、塑造了一个文化使者的艺术形象。《鉴真东渡》的感人之处,在于成功塑造了鉴真法师的形象,使人真正看到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回答了他为什么要克服重重阻力、历尽千难万险而东渡。这是他的信仰、他的慈悲情怀以及普度众生的责任所决定的。他不忍心众生在欲海中糜烂与煎熬,而要把人度到文明之岸。一个有崇高信仰的人,就具有了利他精神,就具有了牺牲精神。弟子灵佑阻挠他东渡,完全是出于对师傅的热爱,是为年事已高的鉴真的安危着想。但鉴真不肯原谅灵佑,就在于灵佑没有真正理解师傅,用私恩代替了信仰。他不明白在鉴真的心里,救人于苦难、普度天下众生的信仰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一个慈悲之人,为什么忍看弟子在门外跪了七七四十九天?这一场矛盾冲突,深刻揭示了鉴真的大爱情怀和纯粹信仰。即使年事已高,即使双目失明,他不改初衷,毅然决然踏上惊涛骇浪。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鉴真携其弟子终于到达奈良。鉴真一行在日本建起了第一个戒坛,传播佛教律宗文化,为天皇以至庶人受戒,还将中国的建筑、医术、刺绣、漆器等先进技术带到了日本。鉴真在奈良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被日本人民看作艺术明珠。鉴真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于763年在日本圆寂,享年76岁。迟重瑞扮演的鉴真,可谓形神俱化,尤其是晚年鉴真,生命的沧桑苍凉被博大宽广的慈悲情怀溶化后的从容镇定,真有落日余辉之境。鉴真是一个佛教高僧,更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使者,传播文明的先驱。这样的人物形象,令人高山仰止。

三、提供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启示。我说看《鉴真东渡》大有获益,不仅仅是指获得历史以及佛教知识,还包括人生启示。这就是鉴真法师终生致力弘扬的律法,对人的内心向善、道德自律都有启迪意义。人应当有所戒,必要的自戒是人走向文明、走向幸福的一条通道。人而无戒,欲海无边,欲壑难填,精神就无所栖居。戒,就是岸,就是向善,就是信仰。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尤其是在今天红尘滚滚、物欲滔天的世界,看这个电视剧,看鉴真大师的境界,真有如遇甘霖之感,心灵得到一种滋润和净化。人应当学会自戒,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问心无愧,这是人的精神世界求得和谐的前提。失戒妄为,无所顾忌,只能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与人的不和谐,人与幸福的擦肩而过。

四、为民族文化形象塑造增光添彩。人物形象是靠文化内容充实和文化精神支撑的。所以,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鉴真东渡》这个作品以及鉴真的形象,较好地表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影视创作,应当多发掘我们民族历史上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形象塑造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应当努力克服那种不息败坏民族文化形象、把腐朽当神奇以招徕观众的庸俗创作观念,真正为正面民族文化形象塑造做出贡献,以增强中华文化精神的国际竞争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