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圳5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

2007-06-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深圳6月7日电(记者易运文 通讯员陈晓渝)有着7000多年人类发展史的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且极具价值。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深圳有11个项目列入“非遗”,其中黄氏宗亲祭典、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大鹏清醮、沙头角鱼灯舞和龙岗舞草龙等5个项目将申报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省名列前茅。

深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得非常丰富。在民间舞蹈方面,沙头角的“鱼灯舞”与龙岗区南澳的“水上迎亲舞”和舞龙、舞狮、舞麒麟等交相辉映;在民间歌谣方面,深圳同时具备岭南文化的三大品种――客家山歌、广府粤曲、潮州音乐,其中的哭嫁歌、哭丧歌都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民间方言方面,深圳大鹏所城内的“大鹏军语”,是一种距今600多年的濒危语种,被专家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及民俗文化的流变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

在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深圳仅有沙头角鱼灯舞一项。因为当时还缺乏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准备不足。2005年,深圳成立了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下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此后,全市6区也相继成立了相应机构,并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挖掘出了200多个项目。2007年2月,深圳市确定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25个项目。其中,“石岩客家山歌”等11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少省和国家的专家到深圳考察,都认为深圳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较高的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