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绵延不绝的力量

2007-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宇皓 我有话说

轻摇、慢挑、细箅、缓揭……在今天开幕的国家图书馆“光明来自东方:中国造纸、印刷和古籍保护展”上,来自华宝斋的年轻技师将一套抄纸过程演绎得如行云流水。

另一侧展出的古纸珍品实物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明代麻纸、清代开化纸、高丽发笺、高丽彩发笺、清代御用黄色洒金五龙笺,还有采用拱花和套印技术印制的

清秘阁仿古名笺。“中国早期书籍使用麻纸较多,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就多用麻纸书写。然而,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我们已看不到制造麻纸的传统技艺了。这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国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说。

在众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中,与造纸和印刷有关的技艺有23项,而那些制笔、制墨、制砚技艺也与书籍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为此,国家图书馆在展览中拿出了历代珍贵善本,藉此向观众介绍中国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取得的成就。

年已八旬的高凤莲老人,是现场演示者中最为年长的一位。这位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陕北妇女,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剪纸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第一剪”。一把小剪刀在纸上蜿蜒前行,时徐时疾,大千世界也便由此在老人饱经风霜的手中展开。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远远地注视着老人的一举一动。见此,老人停下剪刀,从书夹中选出两张已经剪好的作品递给孩子。“这不是剪的,是画的!”童言稚语,却恰是赞到妙处,引得周边观众情不自禁地微微颔首。

“从这些表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艺,更有其中美的灵动和文化的生命,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力量。”詹福瑞说。(本报北京6月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