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向基层的路越走越宽

2007-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曲一琳 我有话说

又是毕业时节,就业成了校园和社会的焦点话题,城市“就业难”和基层“招人难”一直是较突出的矛盾。在盐城师范学院,这对矛盾却转化成了互相促进的动力。学校通过目标导向、教育指导和政策保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就业重心下沉,近三年来基层就业比例为77.16%、66.57%、68.10%,向基层输送的人才也为这些地区作出了实实

在在的贡献。

目标导向:勇于面向基层

该校党委书记成长春告诉记者:“学校把为基层服务作为特色,一直坚持‘三为’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为苏北、为农村、为基层多作贡献的思想观念。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农村和基层工作,具有良好专业理论基础,较强职业能力,一专多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盐城是革命老区,盐城师范学院为了让学生也浸染上这种富有理想、信念坚定、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专门聘请了新四军老战士熊涵东、志愿军老战士何衡昆等作为学院的德育教授,为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鼓舞他们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成长春介绍说,盐城师范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三为”的观念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深知农村的孩子更需要优秀的教师,于是将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到贫困地区、基层去成为许多学子的崇高理想。

教育指导:乐于服务基层

长期以来,大学生们在“象牙塔”中读圣贤书,与社会接触不多,思想与现实严重脱节。盐城师范学院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组织了一系列基层社会实践:到乡镇小学支教,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到农村义务维修家电、宣传健康知识、发放科普材料等……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从而主动走进基层、服务基层。

城市规划专业的贺骏同学回想起参加实践时,十多个同学在夜里讨论时都有同感:“一些地区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太需要知识和帮助了,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落后地区发展尽一份力。”团委书记李健明认为:“学生们对基层的认同感加深了,为基层服务、到基层大施身手的想法也就更坚定了。”

在该校的“生涯教育”中,首先就是就业观教育: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引导学生树立扎实干事业的观念,鼓励学生走进基层。外国语学院的朱沁娟9月就要到盐城市一所小学去任教了,她坦言,从迷茫到目标清晰地找到工作,学校的就业指导起了最大的作用。

政策保障:受惠于就业基层

为了鼓励学生到基层,该校还专门制订了相关奖励政策,让学生在服务基层的同时受惠于此。对已落实工作单位为苏北、苏中及苏南茅山老区中小学校的师范类英语毕业生,学校每年选拔一批优秀者参加“雏雁培育项目”:到国外参加8周的培训,回国后志愿在苏北中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3年以上。

对参加“西部计划”的毕业生,该校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授予其“支援西部有志青年”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对志愿服务西部期满1年并获得铜奖的,学校颁发2000元奖金,期满两年并获得银奖的,颁发4000元奖金;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优先评为优秀毕业生;服务期满的同学,回校后推荐工作,已全部得到落实。

有很多学生在支援期满后,主动要求扎根基层。前不久,“苏北计划”志愿者教育系姚文礼同学、计算机系卞伟森同学在服务期即将期满时又续签了一年。“西部计划”志愿者2003届毕业生蒋敏、詹洁等同学,至今还在广西从事志愿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