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友谊使者”盛装归来

2007-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述强 邹强 李力 我有话说

6月9日,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回家了,回到它的出生地哥德堡市。在中瑞两国人民的深情注视和热切期待下,中国国家主席和瑞典国王夫妇亲自主持了返航庆祝仪式,哥德堡市随之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寻梦东方

18世纪,中国正处康乾盛世,精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吸引着无

数欧洲人的目光。那时的瑞典,深以拥有中国物件为豪,王室成员也不例外。为发展海外特别是对华贸易,瑞典政府于1731年特许成立了从事垄断贸易的瑞典东印度公司。

从1731年到1813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承担了瑞典与中国的全部贸易。该公司船队曾132次远航到广州,一艘商船往来的贸易额,相当于当时瑞典全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哥德堡I号”是公司船队中最大的一艘商船,该船于1738年建成后,次年便开始寻梦东方,两次航行带回了大量的中国货物。

不幸的是,当1745年9月“哥德堡I号”第三次从中国返航时,在离哥德堡港岸边仅900米处触礁沉没。当时船员全部获救,近三分之一的货物被抢救出来。即便这样,剩余的货物被拍卖后,仍让公司股东获得50%的利润。

后来,东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II号”商船继续从事对华贸易。商船在数十年间为瑞典的发展提供着巨大的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该国工业化的起步。“哥德堡号”寻梦东方的历程,为瑞典国家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友谊使者

“哥德堡I号”在海底沉睡了200多年后,一位航海者在1984年意外发现了沉船位置,一场大规模的打捞开始了,大量的中国瓷器、茶叶、香料和丝绸浮出水面。由于包装良好,时隔两百多年的中国茶叶仍散发着清香,保存下来的瓷器珍品更是震动了欧洲,“哥德堡号”的盛名不胫而走。一些有眼光的瑞典企业家开始筹划修建“哥德堡号”博物馆,并计划赞助重修一艘仿古船。

由于考古学家打捞时发现了完整的船上设备说明和船员日记等珍贵资料,这为“哥德堡号”仿古船的复原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3年,瑞典“新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基金会”启动,1995年6月重建工程由此开始。此后10年,瑞典人耗资3000多万美元,完全按18世纪的造船工艺,照原样造成了现在的这艘仿古船。2003年6月6日瑞典国庆这一天,“哥德堡号”仿古船建成下水。

2005年10月2日起,“哥德堡号”仿古船开始了中国之旅,起航时哥德堡市万人空巷,这次旅行被媒体称作“追逐太阳的航程”。2006年7月18日,“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外港,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及王后亲临现场,将其中国之旅推向高潮。

2007年6月9日,经过近两年航行的“哥德堡号”盛装归来时,在哥德堡港沿岸近20万的民众和千余艘私人游艇的簇拥下,“哥德堡号”满载中国人民的友谊拉响了顺利返航的号角。

前程无限

瑞典建造“哥德堡号”仿古船的初衷,是为了向人们再现瑞中友好交往的历史。“哥德堡号”航行到今天,的确履行了自己神圣的使命。当前瑞典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中国则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两国友好合作的前景美好,“哥德堡号”的前程依然无限。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说,瑞中两国目前在各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中国的迅速发展正给瑞典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未来两国间的联系必将更加紧密,瑞中关系将会迈上新的台阶。瑞典议长佩尔・韦斯特贝里说,瑞典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从贫穷走向富裕,但中国的这个进程却远比包括瑞典在内的其他国家更为迅速,双方有许多值得交流和借鉴的地方,以便实现各自的持久发展。

由于“哥德堡号”的牵引,中瑞两国和人民之间,比以往更希望增进了解和加强合作。“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带来的成果,人们在久远的未来仍将能够细心品味和深切回忆。(本报斯德哥尔摩6月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