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网络文化,让管理服务于建设

2007-06-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肖一 我有话说
●全球博客总数比3年前增加了100倍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约居全球第31位
●要找到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平衡点

“媒介即讯息”、“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化生存”……这些现在耳熟能详的概念当初被提出时,许多人尚不能理解。但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浪潮,使一切质疑不攻

自破。技术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改变着这个世界,让人震惊的同时也使我们深思:在互联网信息和网络技术手段充斥于世的今天,我们应当以怎样的视角来认知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义?而着手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切入点又在哪里?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让我们认识到: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最前沿,重新思考网络文化建设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

从战略高度认识网络文化建设

一种媒介从诞生到发展普及再到5000万用户所花费的时间,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13年,有线电视10年,互联网5年,而博客仅用了3年。到2006年7月,全球博客总数达到5000万,比3年前增加了100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介绍说,2006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猛增至10.9亿,普及率17%;同时,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1.37亿,人数居全球第二;互联网普及率10.5%,全球排名约第31位。

信息浏览、收发邮件、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信、博客、播客、维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方式,影响着文化传播和接受的渠道,甚至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让我们惊诧:如果不紧跟发展脚步,我们必然会落后。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互联网的影响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图为地处珠穆朗玛峰脚下的西藏定日县中学的孩子们在使用电脑。新华社发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专家认为,互联网技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结合催生了网络文化这样一个全新的文化形态,已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交往、国家安全产生了极为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所以,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要的。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运用使当代的文化建设面临着全新的局面。”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雷喜宁说。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向记者介绍说,日本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提出日本正处于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过程,它的转折点就是从国民生产总值转向了“GNC”(GrossNationCool,即“国民幸福总值”)。美国《外交政策》季刊在《日本的国民幸福总值(GNC)》中指出,由文化影响力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C)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一样重要。

“重视‘GNC’,就是重视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姜奇平说,“互联网没有国界,网络文化竞争关乎文化贸易逆差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要提高认识,但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认识高度。”

由偏重管理转向建设与管理并重

信息通信技术改变了文化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观念、方式、手段等方面给我们现有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播学者彭兰教授认为,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十余年间,不仅作为一种媒介给传媒格局带来冲击,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孕育了各种新的文化现象。雷喜宁则认为:“如何认识互联网,认识网络文化在社会主义整个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何迎接这样一个全新的文化形态,对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一套历史形态的管理和行政的管理方式,推动文化理念、文化管理方式的创新,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就如何发展网络文化提出四条措施:善于利用、善于引导、善于建设、善于管理。

“如果说过去我们文化部门介入网络文化的管理工作是从网吧的管理作为起点,如果说过去我们更多地偏重于网络消费的管理,那么今天落实中央对网络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则意味着我们的管理工作要进入一个新境界:从偏重于管理转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让管理服务于建设。”雷喜宁表示。

专家指出,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必须首先对网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当前网络文化建设管理,要加强认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要在建设中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用先进的、丰富的、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来占领这个网络的阵地,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以创新思维建设网络文化

姜奇平讲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例子:博客的发展极为迅速,像徐静蕾的博客访问量已达8000万。一位欧盟的政策研究人员到中国进行访问交流时,对当前博客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普及速度之快感到震惊。他认为信息社会的政策需要走在快车道上,但很多政策的推进速度仍然滞缓,原因在哪?

雷喜宁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也有它的两面性。网络文化的诞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最大众、最活跃也最具包容性的文化领域;同时,网络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消极现象。“只有正视网络的两面性可能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影响,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好,观念是本。而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新事物诞生的初期,很容易就被忽视或弱化了,这是政策容易滞后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新事物在发展初期,其特殊性还不明显,对其进行管理还有难度,需要针对随着其不断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调整管理政策和方法。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那么,面对全新的网络文化形态,应以怎样一种理念对其进行建设和管理?姜奇平向记者表示:“要以改革精神对待网络文化建设。这就是说,要尊重市场的原则和规律。目前存在着用管理文化事业的方式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当前的任务就是要界定事业与产业的相对边界,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回到尊重市场原则的轨道上来。”

这与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在2004年的互联网治理全球论坛中表示,对于管理、促进和保护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治理是需要的,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因为它们毕竟是如此的不同。

而对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切入点,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说:“目前,网络管理中存在着多部门配合协作不够默契的情况。2003年,全球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关头技术与政策的交汇点在哪里?’对于我们来说,当前尤为重要的是找到技术发展与政策管理的结合点,找到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平衡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