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选择专业:高考生的又一场“战斗”

2007-06-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通讯员 陆炜 我有话说

 

填报高考志愿是伴随高考而来的又一道关口,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对待填报志愿都 丝毫不敢懈怠。中新社王双正摄 

 高考刚刚顺利结束,苏州

的刘女士却犯起愁来,她担心的不只是儿子的成绩,如何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也让她犯难:“那么多专业,有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我和儿子都不知道选哪个才好。”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专业”、“专业决定就业”……对于刚刚走出考场的高考生来说,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一件丝毫不轻松的事情。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系主任杜文东教授说:“选专业难固然有专业过多、对专业情况了解不够的问题,同时考生对于自身的不确定性,也让专业选择成了高考生的又一场‘战斗’。”

雾里看花:专业太多名称太怪

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这在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可以得到体现。但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学校的招生简章越印越厚,原因是专业不断增加。记者随手翻开近几年的招生简章,上面数量繁多的专业种类让人看得晕头转向。光计算机专业下面就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等专业,而其中计算机应用等又可以划分成很多小类,总共可以划分出158个专业。据统计,我国现有249种专业目录,2400多个专业方向。

专业划分过多过细造成了考生对专业选择犹如“雾里看花”。同时,各高校还在不断地推出新专业,这无形中又加剧了考生选择专业的难度。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曾花两年时间,对全国1万多名高中生进行了专业选择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249个专业目录,90%的专业要么没听过,要么听过不了解具体内容。

专家指出,有的高校在设置专业方面往往片面追求招生人数,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并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设置相关边缘专业。有的专业仅仅是把原来的专业改头换面而已,如原来的数学系,现在叫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苏州一所高校任教的陈老师在网上罗列了10多个专业改名前后的称谓,“不光是考生看不懂,就连我们大学老师也摸不着边际。”同时,有些大学什么专业热门就开什么专业,根本没考虑到专业的市场容量。这些都给考生和家长的选择造成了困难。

“我国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过程中,遵守的还是以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培养模式,所以导致专业划分相对较细。”杜文东对记者说,“同时社会浮躁的心态让企业不愿意接过继续教育的接力棒,因此专业的划分不能太过于宽泛。”

难以取舍:全家动员频繁更改

“选专业真累,比高考还累。”苏州某大学大一新生小张回忆起一年前选择专业时的情形,仍然忍不住抱怨起来。“我们一家人对着招生简章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结果来。”小张表示,大部分专业都有个比较好听的名字,但是究竟这个专业学些什么,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却不得而知。某高校对1400名大一新生做过一次调查,49.3%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甚至近半数的学生进入高校立即就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后悔。

“专业太多了,也不知道哪个才能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虽然儿子还没进入考场,刘女士全家已经为选择专业的事情忙开了,老师、同事、亲戚、朋友、专家,凡是能打听到消息的一概不放过。对于重视“毕业出口”的家长来说,孩子四年后的就业是选择专业的关键。然而,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对专业的不了解,让家长们为孩子选专业的时候慎之又慎。“就是怕选错了专业,把孩子耽误了。”刘女士告诉记者。

“全家动员为考生选专业并不一定对考生有好处。”杜文东告诉记者,“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选择专业,否则即使你进了一个相当好的专业,也不见得以后就有个好工作。”同时,他也表示,由于考生对种类繁多的专业不了解,往往凭着感觉去填写志愿,有的甚至仅凭名字的好坏来决定专业,“这导致了学生们一进学校就换专业的现象发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校在对待学生入学后调换专业的态度上,也有较大变化,以前学生想换个专业,不仅需要缴上一笔费用,还受严格的名额限制。而现在,一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意愿,对于的确不适应所选专业的学生,学校会主动帮助其进行专业调换。一位从事大学招生工作的老师对记者说,承担学历教育的学校和承担职业教育的学校,专业设置的侧重点理应有所不同,但为了多招生,现在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趋同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就业难的风险。对此,考生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做出必要的专业识别和选择。

专家建议:理性对待量体裁衣

“高校应该主动加大宣传介绍专业的力度,而不是等着家长和考生来咨询。”针对考生对大多数专业熟识度不高的情况,杜文东为高校出谋划策起来。“高校对于专业的介绍不应当是流于表面的,而是要让考生们知道能从这个专业学习到什么。”

同时,杜文东也表示,高校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相对比较被动。更多的考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盲目跟风去选择热门专业,导致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

“考生应当根据自身的个性去选择专业。”杜文东给出了一个较有新意的看法。“在美国,人们会为90种职业中的优秀人才制作个性曲线,然后再同这些个性曲线作比对,看自己最适合哪个职业。”通过个性曲线的比较,使考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对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

专业―就业―职业,虽然这三个环节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专业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前景。针对一些高校专业设置过度问题,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在积极进行干预,要求学校注意培养宽知识口径的学生,对相近专业的学生多开设公共课程。另外据了解,教育部门还将根据有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管理,一些就业前景较差的专业,将被要求停止招生或限制招生规模。

“一个法学知识学得好的人,未必是个好律师,专业的选择就应当遵从自身的个性优势。在没有明确自己想选什么专业以前,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杜文东说。

有的专家还提醒考生,理性看待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填报专业时不盲从、不追“新”、不赶“热”,多从自身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来选择专业,从而减少自己面对专业时的困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