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反哺之情散发幽香

2007-06-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庄电一 我有话说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如果被扶了一把,命运就可能改变,也许从此就一片光明。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还不满两年的徐文龙,对此似乎有更深的认识:这不,这个“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受助对象,拿到工资不久,就开始资助他人了。这反哺之情散发出的幽香,真是沁人心脾。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徐文龙,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2001年的往事。那时,他从宁夏青铜峡市第三中学毕业参加高考,考出了比当年重点线高出30分的好成绩。在喜悦中,他的心中又泛起阵阵的忧愁:在磷肥厂上班的父亲已经下岗,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家中还有年迈的奶奶和一个正上中学的弟弟,家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几亩地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真不愿再给家里增加负担。后来,父亲借款为他交上了第一年的学费,但以后的学费怎么办,他的心里没有底。关键时刻,“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帮他渡过了难关。原来,由于徐文龙学习刻苦,一直受到学校的器重,他不仅担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还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班主任老师知道他生活困难,就替他向“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申报了困难补助。没想到,徐文龙很快就被确定为受助对象。有了这笔资助,大学又减免了他的学费,他再未向家里要过钱就完成了学业。在这四年里,他一直省吃俭用。由于表现突出,他后来还被同学们选为班长,在大三时就入了党。他还多次获得奖学金,经济负担因此有所减轻,也就再没有申请过助学金。相反,作为班长,他倒常常为班里的同学积极争取助学金。

2005年7月,大学毕业的徐文龙通过“双选”,来到位于内蒙古乌审旗境内的长庆油田第三采气厂。在人烟稀少的毛乌素沙漠深处,他与荒凉为伴而内心充实,与艰苦相随而毫无抱怨。由于他虚心学习、勤奋敬业,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知识,适应了一线工作,得到领导、师傅、工友的信任,并被安排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工作安定了,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徐文龙的内心却变得不平静了。回忆自己的求学之路,看到仍有人因贫困而影响学习,他反哺社会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了。

2006年10月,他在北京举行的“对外人才储备班”上见到大学时的老班长。两个同样家境贫寒的同学在交谈中达成共识:尽管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减免了小学、初中学生的学杂费,但仍有一些贫困生需要救助。为此,他在今年年初向宁夏文明办表达了资助两名贫困学生的愿望。文明办为他牵线搭桥,在红寺堡扶贫开发区选定了两名贫困初中生。后来,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又在海原县为他找到了两名贫困高中生。徐文龙决定4个人一起资助。这样,他每个月都要为此拿出400多元。这对于刚参加工作、工资并不高的徐文龙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徐文龙告诉记者,他的弟弟正在天津理工大学上大三,也正是用钱的时候,但他每次回家要给家里钱时,父母都以家里条件已有好转为由不肯收他的钱。他说,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资助金额。

徐文龙的义举,本单位的人并不知道。他对记者说,这只是我的个人行为,我不希望让人知道,更不愿因此被人误解。

徐文龙比一些同龄人要更成熟一些。他的母亲没有上过学,父亲也只有初中程度。就是这个普通农家,竟走出两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他从小就能体谅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更不买零食。

在5月20日的党支部改选中,工作还不到两年的徐文龙被选为支部委员。看来,这个年轻党员已经完全融入这个集体、完全被这个集体接纳了。

徐文龙对记者说,艰苦的生活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勇往直前,努力拼搏进取,就一定能走出困境。他说自己是受到国家资助才完成学业的,更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社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