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城新风扑面来

2007-06-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农民工代表参加了直辖十周年招待会

重庆直辖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大街小巷一切如常,没有满眼庆贺的横幅,也不见五颜六色的彩旗。

相关部门草拟的庆祝直辖十周年活动方案中,这些本来都是有的,市委、市政府研究时这部分拿掉了。“这些钱完全可以节约下来。”重庆

市委书记汪洋说,庆祝直辖十周年,目的在于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更好地推动和谐发展。庆祝活动要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同时必须注意尽可能少扰民、不扰民,“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节俭。”

“大城市带大农村”是重庆的特殊市情。6月18日上午将举行的全市庆祝大会,专门邀请了农村居民和农民工代表参加。从6月15日起,重庆本地媒体便连续刊登部分重点地段举行庆祝活动时的交通组织和人流预测。这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目的在于方便市民根据情况变化事先调整出行线路。

“现在的政府官员越来越没有架子了”

70多岁的“老重庆”吴孟真老人感慨地说:“现在真是大不一样了。”家住重庆市北江区洋河二村的吴孟真,退休前是小学老师。说到重庆的变化,她如数家珍:街道变宽了,城市变大了,景色越来越美了;山更青翠了,水更纯洁了,空气越来越清新了;荷包鼓起来了,住房好起来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

“还有一点,”老人补充说,“现在的政府官员越来越没有架子了。”

像吴孟真老人一样,对于直辖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许多重庆市民都能随口列出一大串。他们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了直辖后重庆政风的变化,比如现在的政府官员,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架子了。

但“没有架子”远不是重庆建设“透明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直辖以来,重庆先后五次开展全市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活动。直辖后的第一个十年,重庆着力于“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为进入新的“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发展阶段打牢基础。为奠定新发展阶段的思想基础,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开展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大力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着力解决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大力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着力解决部门利益、单位利益至上的问题;大力强化实事求是的观念,着力解决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严重的问题;大力强化对外开放的观念,着力解决视野不宽、开放思维欠缺的问题;大力强化改革创新的观念,着力解决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不活的问题。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更加注重提高干部素质,切实把“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作为“永续工程”常抓不懈,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建设效率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

与思想建设相伴随的,是建设效率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的努力。直辖十年,重庆进行了三次行政体制改革,构建起“市―区县―乡镇”低成本、高效率的三级管理体制,使财政供养人口比保持在1:58,低于西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按全国平均水平财政供养人口比计算,仅人头经费一项,全市每年就可节约100亿元左右。

2004年7月,重庆创建法治政府的“4+1”制度正式实施,《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重庆市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重庆市行政决策听政办法》、《重庆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及《关于行政审批中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的规定》等制度,从多个方面制衡政府权力,规范行政行为。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和施行的行政首长问责制度,开启了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首长的新渠道。对乱审批的责任追究杜绝了“审批经济”,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50天左右压缩到110天,审批关口精简了五分之四。市委、市政府的努力,赢得了市民的肯定和支持。2005年,重庆市政府法制办举行了全国首个网上立法听证会,就行政执法方面的政府规章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不足20分钟,便有上万条网民留言。

在先后6次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重庆市又在今年初宣布,今后行政审批项目总量实行动态性的“只减不增”。

“中国未来都市的范本”

去年和今年,有两条发生在重庆的新闻引起网民热议。一条是市委书记汪洋在一个菜市场调研时,汪洋站着问,摊主坐着答。陪同人员觉得这样不礼貌,提醒摊主站起身来,结果被汪洋很生气地制止了。另一条是重庆市委要求包括《重庆日报》在内的市属媒体,对市领导的一般性活动一律不安排在头版,把更多的重要版面留给基层干部群众。

重庆一家单位的驾驶员说,有一次他从市委全委会的会场出来后,习惯性地把车开上了超车道。后面有一辆车一直闪着超车灯,后来等红灯时,他才从后视镜里发现,那是市里一位主要领导的车。“从交通规则上说,他也是可以叫我让道的,但却既没有鸣笛也没有对我喊话。这件事对我确实教育很大。”这位驾驶员坦承,此后自己开车也文明多了。

直辖十年,重庆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十年前,许多当地人还自嘲地戏称重庆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县”。而在直辖十周年前夕,美国《纽约时报》国际版的头条文章,已经将重庆称为“中国未来都市的范本”。她的变化,离不开中央扶持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援,也离不开党委政府和3200万市民的艰苦努力。

新风扑面。这个有着广阔农村的新兴直辖市,正日益展现出勃勃生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