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哈回合失败说明了什么

2007-06-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我有话说

日前在德国举行的旨在挽救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的四方会谈已宣告失败,这次失败使得旷日持久的多哈回合雪上加霜。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新启动的多边贸易谈判简称为“多哈回合”。该轮谈判确定了8个谈判领域,即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

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和发展问题。“多哈回合”按计划应在2005年1月1日前结束。但由于各成员在农业等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多哈回合”谈判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

农业问题是“多哈回合”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在这一问题上,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发达成员之间、老成员和新成员之间因利益关系存在分歧,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关税削减和出口补贴等方面。美国是农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极力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主张大幅度削减国内支持,乃至取消出口补贴,降低关税并缩小成员间的关税差异。而欧盟、瑞士、挪威、日本和韩国等成员因缺乏农业比较优势,试图尽可能维持对农业的高度保护和支持,主张采用乌拉圭回合模式进行关税减让和削减国内支持,给予成员较大的灵活性,严格规范和削减出口信贷。大部分发展中成员则强调出口竞争方面的严重不平衡以及发展中成员的发展需要,主张关税减让和出口补贴削减相联系,给予发展中成员切实有效的特殊差别待遇政策。东欧和新加入的成员则强调其面临的特殊困难和加入谈判中所作的广泛承诺,要求给予经济转型成员和新加入成员特殊待遇政策。

多哈回合争吵主要在六方之间激烈进行。他们是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美国、欧盟和日本等提出,发展中国家对进口工业产品所征关税的上线应为20%,而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上线是30%。欧盟要求美国将其农产品补贴减低到每年150亿美元。美国要求欧盟将其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削减54%,而欧盟只愿意削减39%。为搞平衡,世贸组织总干事则建议美国农产品的补贴每年200亿美元封顶。

目前世贸组织是群雄相斗,犬牙交错,泾渭不明。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论不休,而且美国与欧盟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也相持不下。甚至欧盟内部也纷争不断:法国阻挡意大利公用公司上门收购法国公司;意大利对荷兰银行到自己国家搞收购非常恼火;西班牙要把德国能源公司的收购活动拒之门外;波兰反对意大利的金融机构上门搞收购。

多哈回合的发展中国家擂主是印度和巴西。两国以发展中国家代言人自居,与西方发达国家针锋相对。与巴西相比,印度似乎口气更大。2006年6月底,世贸组织成员国的部长们云集日内瓦,讨论多哈回合的大政方针。谈判无果,不欢而散,尤以印度工商部长最不耐烦,会议尚未结束,他就打道回府。

多哈回合经历了6年,不仅没有充分显示世界经济联合国的影响力,而是不断“休克”,停滞不前,连现有功能也在减退。例如,世贸设有争端解决机制,曾被西方称为有牙齿的机构,决不听任违规行为自由泛滥。但这套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状告发达国家并不灵光,许多成员国不敢控告美国。即便有的成员国敢告美国,争端解决机制也不敢轻易判美国败诉。

《国际先驱论坛报》曾发表评论说:“全球化已经不再是美国引领的一种现象了。”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想尽一切办法使得世贸组织和多哈回合朝着有利于保护其利益的方向发展,制止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尽管多哈回合暂时失败,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引领风骚的势头不可阻挡,由发达国家单方面左右世界经济秩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本报伊斯兰堡6月2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