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是重要科研基地

2007-06-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克勤 我有话说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副校长、校务管理局局长哈科恩博士最近首次访华,在以色列使馆政治新闻专员纳塔夫安排下,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他。纳塔夫本人就毕业于希伯莱大学,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他们对希伯

莱大学的深厚感情和自豪。

记者曾多次采访过希伯莱大学,印象深刻。其主校园在耶城东北部的斯科普斯山巅,米色石建筑群典雅、庄重,倚山浩荡绵延。校园内有许多现代雕塑和绘画,高高的校塔标是一支燃烧的蜡烛和一本摊开的书,象征知识的光明与永恒。校内师生川流不息,集会传单五花八门,加上观光游客,这所大学充满生机。

哈科恩说,希伯莱大学是犹太民族千年流散寻根,最终在故土文化复兴的象征,是以色列最悠久、最负盛名、最大、最美的大学。1913年,第11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决定建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1918年7月,著名犹太化学家魏兹曼(后任以色列首届总统)在斯科普斯山主持了希伯莱大学奠基典礼,1925年正式开学。大学董事会包括许多著名犹太科学家: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巴博、比亚里克等。爱因斯坦长期任希大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和首份科学刊物编辑,他把所有文件与档案赠给希大,希大拥有他的姓名和肖像权。

希大对以色列1948年建国及教育、科研、司法等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贡献。1967年6月,希大在原校址重建。希大最初的目标是成为犹太人的国际著名大学,推动创建犹太国家,如今早已实现,现已成为面积580英亩、固定资产7.5亿美元,有5个校园、7大系、10余所分院、100多个研究中心和众多图书馆的著名大学,在全球500所著名大学中,排名第77。

哈科恩说,在以色列,大学是教育和科研的最重要基石,如果只教学而无科研,就不能称为大学,而只是学校或学院。教育兴国是以色列的基本国策,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预算,约占总预算的12%,开展科研的综合大学有6所,其中希大是最重要的科研中心,肩负3大宗旨:为以色列培养科研、教育和专业领导人才;为犹太民族保护和发扬犹太文化遗产;为人类扩展前沿知识。其科研成果占全国的30%,有6位诺贝尔奖得主。

哈科恩说,希大近年来实施改革,在政策制度和基础建设上,更加密切地为教学科研服务,重质量、创一流。半世纪前,希大研究滴灌等技术,均是无偿服务,后来逐步引入商业化科研。现在希大每年的科研经费约5亿美元,其中政府拨款2亿多美元。希大的科研合同,校方和个人各得40%收益,院系得20%。希大的伊萨姆科技转让公司有1200多项专利,每年获转让费3700万美元。大学科研项目目前有3000多项,全国1/3的民用科研来自希大。希大建立的高科技园达10万平方米,投资1400万美元建了2座纳米材料中心,全国生物工程科研的43%在希大,其生物工程、纳米、核科技、脑研究等世界领先。

希大有许多阿拉伯学生,校内各种集会、辩论会不断,但没有暴力冲突。纳塔夫说,目前有1000多名中国学生在以色列留学,他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去希大学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