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2007-06-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红色旅游开展两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地区不注意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盲目攀比;有的在建设上重“硬件”轻“软件”;有的内容单调,内涵不足,展陈方式陈旧;有的景区的管理运行

体制机制亟需改进。为此,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最近提出要求,各地要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扎实推进,不断总结,努力做到认识更加理性,措施更为有效,工作不断创新。今天,本刊发表江西、湖南、陕西三省创新体制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供各地学习参考。

延安

坚持资源整合 打造红色精品

陕西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组长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祝作利

陕西是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红色旅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决策,为陕西把红色旅游资源潜在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几年来,陕西省积极贯彻落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精心构筑政治、文化和经济“三位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325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112亿元,红色旅游已经成为陕西省发展最快的旅游经济新亮点。

一、坚持资源整合,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发挥规划的整合作用,把红色旅游资源“统”起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制定了《陕西省2006-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针对省内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点多线长的实际,充分发挥规划在资源配置和要素整合方面的指导作用,整合不同规模、不同类别、不同地域的红色旅游资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集中力量抓好建设一个中心(延安),开发四大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6条具备跨区域功能的复合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推动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红古结合”、与生态旅游的“红绿结合”、与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红黄结合”,形成陕西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目前,陕西省主要红色旅游景区已经实现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构建红色旅游相关产业链,实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互动。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围绕红色旅游景区,开办“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配套服务项目,以红色旅游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按照全省红色旅游总体布局,陕西省突出重点,有序开发,着重建设了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打造了一批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培育了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程按计划有序建设。米脂县投资380万元将杨家沟革命旧址建成“毛泽东转战陕北纪念馆”;泾阳县投资300多万元开发反映大批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史迹的安吴青训班旧址,旬阳县投资200万元建成体现红军与革命群众鱼水情深的红军纪念园,2006年接待国内游客15万人次,创收近300万元。延安市政府与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合作,投资10亿元用于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以及周边基础设施环境建设。这一重大举措将进一步彰显延安革命圣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创新发展模式,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坚持创新发展模式。开创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延安市吸引温州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延安保卫战》实景演出,旬阳县吸引当地企业投资建设红军纪念园,进行了市场化开发建设的有益探索。

坚持品牌凝炼和形象提升。一是在“细”字上下功夫,突出教育性。延安革命旧址、西安事变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宝贵财富,细化为一言一文、一景一物,体现在游览的时时处处,凝炼为游览者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的深刻体悟;二是在“动”字上做文章,强化时代感。延安枣园、米脂杨家沟等景区适应现代审美需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综合运用文物、模型、雕塑、演出等形式,强化红色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震撼力。特别是《延安保卫战》实景演出,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保卫延安的历史事件,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增强了红色旅游的体验性和休闲性;三是讲求“高”标准,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红色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13处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等级旅游景区。

坚持搞好组织协调。陕西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积极研究协调解决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级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积极制定相应政策,争取落实专项配套资金,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强统筹保障,形成多方参与,共促发展的工作局面。

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红色旅游工作的重要批示,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陕西省将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内容,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复合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做好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和综合运用工作。按照国家部署,重点抓好延安“一号工程”以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项目建设,提升红色旅游管理水平,努力取得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管理成效的新进展。

红色旅游良性发展的启示

肖国忠

近日,来自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数据显示,我国红色旅游近年取得了很大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据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抽样调查和统计,2006年江西、湖南、陕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及井冈山、韶山、延安等7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0.2%。今年一季度,全国红色旅游50个季报点接待总人数达到5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6%。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井冈山、韶山、延安等8个红色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3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统计表明,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地区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15%的增长目标。

红色旅游的良性发展,首先当然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但是,红色旅游的良性发展,根本原因却在于其把握住了自身特点、遵循了自身规律。

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政治性强、社会性强是红色旅游的鲜明特点。红色旅游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革命圣地、伟人故居等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旅游地的游览,增加游客对历史的了解,使游客获得教益。因此,这就决定了红色旅游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注重经济效益。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所说,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注重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有机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有机结合,同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近些年红色旅游正是较好的把握住了这一特点,才取得了良性发展。

如,2006年,围绕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了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各地红色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浙江、贵州在北京举办了“开天辟地――纪念建党85周年图片展”、“遵义会议永放光辉”展览;湖南、上海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专列首发式暨全国红色旅游联谊会”;浙江举办了“2006中国(浙江)红色旅游活动周”;江西举办了“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陕西举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等等。这些红色旅游广泛收集革命文物,深刻挖掘革命史实,紧扣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革命史实,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使广大游客在身心放松的同时,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伟人的敬仰,进而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正是由于红色旅游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别具一格的独特“亮点”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才使得在众多的旅游产品中选择红色旅游这种独特旅游产品的游客越来越多。而随着游客的增加,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也相应被拉动起来,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了红色旅游的良性发展。据了解,2006年江西、湖南、陕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及井冈山、韶山、延安等7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红色旅游总收入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5%。今年一季度,全国红色旅游50个季报点旅游总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41%。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井冈山、韶山、延安等8个红色旅游城市旅游总收入13.88亿元,同比增长23.7%。

红色旅游的良性发展告诉我们,经济行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社会效益,注重社会责任,有时甚至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不可鼠目寸光地只关心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会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才会求得长远发展,也才会最终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发挥优势 形成合力 打造品牌

湖南省红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湖南省旅游局局长 袁新华

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湖南省切实把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红色旅游发展氛围更加浓厚,产品建设卓有成效,客源市场来势喜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各项指标全面增长。2006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58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7%,实现红色旅游收入46.14亿元,同比增长12.04%。

一、全面加强了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领导湖南省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工作,召开了全省红色旅游工作会议、红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和座谈会。多次调研红色旅游工作,现场办公解决有关问题,并建立了红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牵头。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湖南省红色旅游的意见》,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工作。

二、切实形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的合力湖南省红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的合力。今年五一黄金周,红色旅游景点的接待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其中第一师范接待人数是往年的4倍。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等红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和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科学制定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湖南省在全面普查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湖南省红色旅游的“13530”工程。在此基础上,着手编制完成了《湖南省红色旅游规划》,完成了韶山五个示范工程中《韶山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各地按照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布局和要求,组织力量编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基本形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的规划体系。

四、努力加强了红色旅游产品建设一是重点红色旅游区(点)建设成效明显。韶山作为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的龙头,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的实施,毛泽东文物馆、毛泽东铜像广场、两条绕行公路和三个停车场等建设或改造项目已经动工,红色旅游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内涵更加丰富。全省各地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加快了重点红色旅游区(点)的建设。二是根据《规划纲要》中五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的要求,整合资源,将红色旅游区(点)连成线、构成网。长沙、湘潭、株洲、岳阳等地推出了系列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产品,通过提炼主题,精心整合,形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持续拓展了红色旅游市场一是努力构建红色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紧紧围绕“红色旅游”主题,统筹谋划,与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协调配合,专题推广和宣传红色旅游。二是着力推介红色旅游产品。把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有力地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重点策划了宣传红色旅游的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先后举办了“红色旅游潇湘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中国红色之旅・百万共产党员韶山行”、“百万青少年韶山行”启动仪式及系列活动、“红色旅游纪念邮册”暨“红色旅游导游解说词”首发式,以及建党85周年“85对旅游列车首发式暨中国红色旅游联谊会”、《恰同学少年》座谈会、“青年毛泽东风华之旅”等大型活动。四是大力开展了红色旅游区域联合宣传促销。与江西、贵州、广东、湖北、广西等地的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宣传促销跨省红色旅游线路,打造跨省红色旅游品牌。

六、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发展素质坚持“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方针,大力净化红色旅游区(点)的旅游环境。以学习红色旅游区(点)管理知识和宣传推广知识为主题,先后举办了湖南省县(市)旅游局长培训班和百名红色旅游导游员培训班等,省旅游局还组织人员精心编写了《湖南省红色旅游区(点)导游解说词》并免费发送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持国证导游员和红色旅游区(点)讲解员手中,规范了红色旅游的导游讲解。2005年12月,湖南省在湘潭韶山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湖南红色旅游导游大赛。在2006年12月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大赛上,湖南省选派的三名选手成绩优异,华天国旅导游许丁获得了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大赛第二名,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讲解员张轶?进入了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十佳”行列,湘潭彭德怀纪念馆讲解员王彩玉荣获全国红色旅游优秀导游员(讲解员)称号。

目前,湖南省的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发挥好红色旅游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功能;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发展的精品;三是进一步营造氛围,加强红色旅游宣传促销;四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提高红色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五是进一步强化培训,提高红色旅游的管理服务水平;六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力争湖南省的主要红色旅游区(点)接待游客达到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92%,实现红色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9.20%的目标。图片为本报记者刘志达摄

发展红色旅游 促进老区发展

江西省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江西省旅游局局长 王忠武

江西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2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46.58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3.25%,占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的36.37%和37.5%;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相当于湖南省GDP的3.17%。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思路目标江西省成立了1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江西省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红色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红色旅游市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全省上下共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和市场高效运作,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唱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精品,把江西省建成红色旅游强省。到2010年,江西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要分别占全省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左右,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4%,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

二、科学编制规划,着力打造品牌一是准确定位,优化发展布局。按照“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展开布局,努力将井冈山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中心,将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地建设成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胜地。二是紧扣主题,打造经典景区。井冈山围绕革命摇篮的主题,全力推进历史场景再现工程建设,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昌围绕人民军队摇篮的主题,加快完善八一起义系列景区景点,充分展现英雄城魅力。瑞金围绕共和国摇篮的主题,加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纪念园等项目建设,倾力打造红色旅游名城。萍乡围绕中国工人运动与秋收起义策源地的主题,积极建设安源红色旅游博览区。上饶围绕血染的丰碑主题,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突出特色,开发精品线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红、绿、古”三色互融、交相辉映的优势,整合推出一系列省内、省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四是艺术再现,增强文化魅力。隆重推出气势恢宏的大型红色情景歌舞剧《井冈山》,生动地再现了井冈山革命历史。其它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也都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红色旅游文艺节目,使广大游客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和心灵震撼。

三、优化要素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一是大力改善红色旅游交通条件。目前,江西省已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改造县乡村公路2万多公里,还建设了十条景区公路,提高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将井冈山至南昌的公路行程时间缩短为3.5小时;井冈山旅游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航班;井冈山铁路开通了九江―南昌―井冈山“红色之旅”列车,形成了集公路、航空、铁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二是加快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井冈山将市直属行政机构全部搬迁下山,使茨坪景区成为一个完全的游客游览和接待中心,并投资6亿多元改善服务设施。其它红色旅游区也都按照六大要素同步优化,完善设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指导和组织各红色旅游区充分利用当地土特产资源,开发并推出近百种红色系列旅游商品,形成一大批土特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村(户),使群众得到了实惠,企业创造了利润,政府增加了税收。

四、紧贴时代脉搏,大力开拓市场一是把握时机,推广红色旅游。2004年1月江西省与北京、上海等七省市签署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同年10月长征出发70周年,江西省联动15个省市举办了“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2005年,又将发展红色旅游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出台了指导意见,有效地促进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红色旅游发展。2006年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与发展乡村游紧密结合,促进红色旅游再兴热潮。二是以会搭台,彰显红色旅游。2005、2006年江西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了两届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全面展示了江西省“红色之魂、绿色之美、古色之特”的旅游精粹,并为全国红色旅游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易、交流的平台,实现了“红色旅游热起来、人气旺起来、品牌响起来、特色创起来、水平升起来、效益高起来”的目标。三是联动媒体,传播红色旅游。江西省的主流媒体都开辟了红色旅游专栏、专题,并借助省外、境外媒体,大力宣传江西红色旅游。这两年由江西卫视承办的中国红歌会,把参唱红色歌曲与参观红色景区融为一体,为红博会增添了亮点,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度。

五、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理顺景区管理体制。适时成立了井冈山管理局、上饶市集中营名胜区管委会、萍乡市安源景区管委会,对景区景点实行统一管理,有效地提升了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经营运作水平。二是推进企业集团化进程。井冈山、瑞金、南昌组建了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或股份制公司,增强了企业活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开展了红色旅游发展先进单位评选,并予以表彰和奖励;江西省政府还设立了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举措有力、效果明显的市县区予以资金支持;对在江西省红色旅游导游员大赛和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给予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全省发展红色旅游的热情和干劲。

今年是“八一”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力办好第三届红博会,精心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努力提升产业素质,推进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