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誓还太湖“清白”

2007-07-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我有话说

一场太湖蓝藻危机给江苏敲响了环保的警钟。7月7日,痛定思痛的江苏人进行了全面整治太湖水污染的“全省总动员”,江苏省领导明确提出了“3至5年内实现太湖水质明显改善”、“再过8至10年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自然风貌”的目标,空前的治污力度获得了人们一片叫好。

哪怕GDP下降也要彻底

治理太湖水

“哪怕GDP下降,也要彻底治理太湖水!”在江苏召开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该省一位高层领导的话让人们看到了江苏治理太湖水污染的决心和力度:“一些成为污染源的工厂必须关闭,一些高污染的产业必须淘汰,一些富营养化的养殖必须压缩,这是我们向大自然还账,为了免于给后人留下更大的损失,这个代价必须花,这个决心必须下,这个共识必须形成。”

为此,江苏省领导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是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工程治污标准和排污收费标准。二是采取最严厉的整治手段。要痛下决心抓调整,追根控源抓关停,严格执法抓查处。太湖区域的GDP增长不能再主要靠产业的总量扩张,而是主要靠产业的转换升级,用更多的环境空间和容量保证城市和人居。三是建立最严密的监控体系。

据了解,今年江苏省财政将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着重支持太湖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江苏省还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工程建设。省长梁保华说,各市、县要在新增财力中划出10%至20%,到2010年,太湖流域地区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3%以上。

明年底淘汰2150家小化工企业

为了彻底把太湖水治理好,江苏提出了“与生态危机抢时间,打一场彻底攻坚战”,“治污铁律”让人为之一振。

面对太湖流域经济结构偏重、三产比重偏低、消耗排放偏高的现状,江苏将坚决依法淘汰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对太湖地区的化工、医药、冶金、印染、造纸、电镀等行业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在2008年年底前依法淘汰2150家小化工企业。

据统计,太湖流域纺织、化工、冶金等六个行业,COD和氮磷排放量分别占全流域工业排放量的65%和63.4%。对此,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上,江苏将做到“三个不批”:属于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批;排污超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不批;超过排污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排污的项目不批。全面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新增氮磷排放的项目。

同时出台的“铁腕政策”还包括:.加大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标准和尾水、污泥再生利用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50%以上;培育一批污染“零排放”企业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改造,到2010年,太湖流域所有工业企业都要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建成全国最大的清洁生产示范基地。

严格推行问责制让“1+1>2”

长期以来,太湖治理一直依赖国家,多头分治,职责不清。为了落实任务,明确领导职责,充分发挥“1+1>2”的作用,7月7日,江苏省政府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的市长签订了“十一五”污染减排责任状,严格推行问责制。同时,根据任务分解方案及不同职责,江苏明确了各主要部门的太湖治理职责: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太湖区域治污控污,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太湖水域护水控藻,城建部门主要负责城乡供水净水,经贸、农渔部门主要负责工农产业结构调整,发改委主要负责规划和工程建设。

今后,苏南五个城市和江苏省有关职能部门每年都要向省政府报告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特别是太湖水污染治理将严格督查考核落实,每项工作都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任务,都要有量化的年度考核指标。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治污工程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此外,江苏今后还将提高生态环境指标在全面小康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将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哪个地方、哪个方面出现重大环境事故,就要对那里的领导实行问责制,失职的要丢官“下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