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暗恋”到国家战略行动

2007-07-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晓梦 吴春燕 我有话说

   广东省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图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及企业代表参观正处于蓬

勃发展阶段的企业园区。(资料照片)

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图片来源:科学时报

从“暗地相恋”,到光明正大地“登记领证”,走上“婚姻殿堂”,生出价值连城的“宝宝”,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将近20年!

――这就是产学研合作在中国内地的历史。

这场姗姗来迟却异常深刻的变化,对中国的教育、科技、生产力以至综合国力意味着什么?从2005年秋至2007年夏,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联手进行为时一年多的省部产学研合作试点,力求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从“星期六工程师”

到国家战略行动

今天喊得震天响的“产学研合作”,雏形就是十几年前类似“地下活动”的“星期六工程师”:一些思想解放的大学教师,利用周末“走穴”,企业给他们钱,他们帮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因为是“地下活动”,无法规范管理,所以“利用学校实验室,自己挣外快”的罪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他们为推动科技与生产力结合作出贡献的荣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记者介入产学研合作报道时,这一在中国尚属新生的事物已经走入了它的中期:为了转移象牙塔里大量积压的科研成果,产学研结合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即便如此,这种合作,还是仅限于部分高校与企业单个项目的对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虽然我国产学研合作已在民间推进了十几年,但一直不成气候。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还不足1/4,有研发活动的不足40%,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较高层次的研发项目,不到企业研发项目的15%,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是只有3‰。这样的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终于,由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被国家的决策者们毅然上升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突破口”的层面。今年1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正式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至此,中国的产学研合作,走完了从“星期六工程师”到校企合作再到国家战略计划的历史进程。

时代选择了广东成为

产学研结合试点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邹寿彬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几年前,他们曾想与中部的一家企业搞产学研合作,但那家企业当时正走红,买它的产品要批条子。过着这样的好日子,企业的领导没想要创新,拒绝了合作。电子科技大转头来到广东,结果到处受欢迎。几乎每家企业伙伴都从产学研合作中受益。著名的美的集团当时已有175亿元的年销售额,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借助电子科技大的微波技术,4年获得专利26项,成为世界第二大磁控管供应商。美的的年销售额也增加到570亿元。而那家中部企业因为只一味引进国外逐渐落伍的技术,不久便在业内失去了桂冠。

其实,电子科技大学在与其他地方的企业的合作中,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就整体而言,广东人居安思危、锐意进取的地域文化特质确实非常突出。这个改革开放之初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等外向型工业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在一直保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国第一”的花环的同时,目光更多地集中在了自主创新上。广东省长黄华华曾指出:“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少,产业水平大都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在广东,从省长到乡镇民营企业家,都有一个强烈共识: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确保广东未来命运的地步!

2005年9月22日诞生的一则当时并没引起人们注意的“广东省、教育部签署产学研结合战略合作协议”的消息,今天却成了所有报道新一轮产学研合作的媒体不能回避的要素――时代选择了广东为我国新时期产学研结合试点探路。

又一轮产学研合作落脚点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要求,新一轮产学研结合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因此,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在广东,政府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引导、推动、服务:通过对项目的筛选、扶持、评奖,引导产学研合作配合广东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大趋势,减少急功近利;推动校企在合作中关注自主创新项目,减少低层次合作;服务的范畴中信息沟通是大头,各地方政府免费定期组团带领企业家赴省内外高校考察、在网上发布高校待转化的科研成果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出版企业技术需求汇编等等。

至于财政投入,用广东企业家的话说,那是“政府出酱油钱,企业出鸡钱”。试点期间,广东省各级政府共为产学研合作投入了近10亿元的“酱油钱”,带动企业出了165亿元的“鸡钱”。

再说合作形式。黄华华有一段指示非常精到:“自主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但不能靠企业‘单干’,不仅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上‘点对点’的合作,还要大力推进他们之间共建实验室、建立战略联盟、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合作。”这就是要把各自为战的指头捏成拳头。

一年多来,广东地方政府、企业与部属高校联合建立了20多家研究院、研发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分支机构。这些研发机构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过去高校与个别企业的项目合作,扩大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合作。高校与广东100多个专业镇的对接,推动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比如珠海金山公司过去在与哈工大、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中,成为了全国软件产业的明星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后,哈工大、中山大学就不能只关心金山一家企业了,而要着眼于珠海整个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珠海一位科技局干部对记者说。广东产学研合作也正是由此从上世纪“点对点”的校企项目合作,跨越到用产学研合作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直面问题不会妨碍产学研合作推广

就像当年关注沿海特区的发展一样,今天大批到广东考察的人们都在关心:在这片南国热土上进展顺利的省部产学研合作试点将如何推广?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无论研究型大学、本科院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要以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参与产学研合作,并在合作中推进学科建设。”他还说:“各类高校要更好地为本地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作出当地人民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是的,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特色,正好给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提供了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不同空间。但从试点情况看,以下一些问题的产生恐怕将会是共性的:

――价值取向的差异影响合力。高校、科研院所更关注成果的科学价值和技术的先进性;而企业研发却主要关注新技术能产生多大经济效益。现行的考评机制决定了高校、科研单位更看中项目的级别、完成项目的多少,获奖和发表论文的情况;在企业,新产品能带来多少利润是企业衡量科技人员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价值取向的不同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了不少障碍。

――利益分配不当影响合作。调查显示,在影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中,利益分配不当导致产学研合作受挫的占49%。校方认为自己是科技成果的发明者、所有者;企方认为科研成果只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继续开发之后,才能实现市场利益,两类贡献应在利益分配中如何体现,目前没有规范,容易产生纠纷。

――科研成果转化率仍待提高。虽然产学研合作已使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转化率为50%-60%相比,我们只有20%-30%。此外,在投资金融体系、风险投资保障、信用保障体制等方面都存在亟待完善的问题。

回顾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改革催生出新制度、新规则之时,便是市场经济的文明在华夏大地逐渐成熟之日。可以肯定,这次试点,广东可以向其他地方辐射的,不仅是那些具体做法,更是面对现实,探索、创新、锐意进取的现代文化品格。

链接

产学研合作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政府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美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合作研究中心”、“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和“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等多个促进产学研结合的计划,大大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周期,有效地确立了美国高科技产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英国政府大力实施“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鼓励大学与企业合作;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方式”、法国的“竞争点计划”都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大大提高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产学研结合计划”,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