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内地省区市 谁的创新能力强

2007-07-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丰捷 我有话说

7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中国31省区市创新指数研究报告(2006)》。有专家认为,报告中一系列被学界称为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亮点”将在业界乃至各地方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继中国发展指数、中国宏

观经济形势预测之后,此次中国创新指数研究,依据政府发布的最新数据和国际竞争力最新数据,对内地31个省区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在国内首次绘制出了一幅“全国各地创新能力地形图”。这份报告中,内地31个省区市综合创新能力孰强孰弱?

创新指数综合评价――京沪并列第一

何谓创新指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创新指数包含创新资源、攻关能力、技术实现、价值实现、人才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创新和网络能力8个创新要素方面,下设39个具体指标。

课题组通过分析指出:2006年,我国31个省区市创新能力明显区分为三个群体,沪、京、苏、粤四省市为第一梯队,是我国创新的强势区域,代表了国家的自主创新水平和能力。津、鲁、浙、辽、鄂、陕、川、闽八省市为第二梯队,是我国创新的优势区域,代表了区域创新水平和能力。其他19个省区归入第三梯队,是我国创新的弱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培育,创新推动发展有待增强。

第一梯队的四省市在创新资源、重大攻关、成果转化、辐射与网络方面均显示出了国内最高水平。他们的自主创新综合产出能力都名列前茅,创新网络组织活动能力优势更为明显。其中,北京的优势是创新资源、技术实现和攻关能力最强,科技资源和直接产出非常集中,众多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则是要素表现最为均衡的省区,在价值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发展和网络能力上表现最佳,在攻关能力和技术实现上仅次于北京。

而在第二梯队中,浙江、山东属于我国制造业发展最快和实力最强的省区,创新资源在迅速增加,创新的技术实现、价值实现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但重大攻关能力和人才实现能力不足;天津和福建的价值实现、辐射能力和网络能力很强,其共同特点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相对集中,是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辽、鄂、川、陕的创新资源基础较好,攻关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较强,但创新支持本地发展的技术实现和价值实现都相对不足,创新资源有待开发。

第三梯队的共同特点是创新资源不足,带来一系列的创新价值实现力不足等问题,其创新主要集中在与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的基础研究上,难以形成规模的创新能力和拉动生产的价值实现,但其中部分在产业发展驱动下,通过技术市场和引进吸收,在吸引外域成果本地转化上做了一定的工作,形成了引进吸收和承接创新产业辐射的发展模式和生机。

解析创新能力――什么在影响它

创新能力是创新评价的核心内容,课题组研究发现,文化的支持和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能源环保水平的提升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和变革方向。

研究分析表明,综合支撑力与创新能力关系比较紧密。强势省区的创新支撑力优势十分明显,上海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在优势省区中,天津、浙江的支撑力与北京接近,体现了其文化、体制方面的创新优势。具体到文化支撑力的要素表现上,上海的文化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上海、浙江、北京和广东的文化市场比较发达;天津、上海和北京的文化创新活动最强;而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其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研究报告指出,上海、江苏、天津和浙江的优势较为突出。而相对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北京的体制机制支撑力不足,一方面是作为首都更强调稳定,另一方面是其近年来在应对城市快速膨胀的变革力和提升力不足,但在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能力方面,北京与上海一同排在前列。

研究报告同时显示,能源环保支撑力与创新能力关系紧密,除海南由于自然资源和产业侧重的优势而较为特殊外,创新与能源环保水平有明显的正向互动关系。

国际视角――我们还差在哪儿

作为中国创新能力的制高点,北京和上海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课题组给出了它们与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5个发达国家地区: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法国法兰西岛大区(巴黎)、英国苏格兰(爱丁堡)、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巴塞罗那)、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米兰),两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孟买)、巴西圣保罗州(圣保罗),以及7个创新水平较高的小型国家:爱尔兰、比利时、芬兰、韩国、瑞士、以色列、新加坡等共计18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通过比较,课题组认为,北京的创新资源投入已接近或超过多数发达地区,但与巴黎还有不小差距;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已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当,高等学历比例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外投资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差距,综合产出的能耗较高,生产率还有待提高。而上海在创新投入、教育投入比例和大学人才比例比上,与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比较明显,但创新的产业支持水平较高,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已接近或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对本地发展的支持力较强。

长期比较――谁的创新态势更好

在创新理论研究上颇具创新意味的是,此次课题组将31省区市的最新数据与2001年前后的数据组合在一起,获得了同一体系下各省区市5年前后可比的创新能力指数。比较发现,三个创新群体通过5年的发展后区分更加明显,强势四省市平均提升幅度最大,地区间的差距缩小,上海追赶趋势明显,2006年与北京并列第1位,江苏则超过广东居第3位;优势八省区平均提升幅度接近强势省区,但远高于弱势省区,福建表现出跨越追赶的态势,吉林、湖南、重庆和黑龙江的发展势头也比较乐观。分省区来看,创新能力提升幅度最大的是江苏、山东和浙江,综合指数提升都超过15个点,上海、辽宁、天津、广东的提升幅度也在10个点以上,除宁夏和西藏创新能力指数下降外,其他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从我们的分析来看,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宏观政策的积极效应,但是我们也看出这是一种梯度格局,在政策研究方面可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彦云如是说。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