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过不去”

2007-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秋丽 通讯员胡禄太 特约记者李志臣 我有话说

  近年来,山东威海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慈善事业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部对威海慈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全国慈善事业发展总结了经验、树立了典型,经验值得推广。

“威海市作为沿海较发达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仅有繁荣的经济远

远不够,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慈善事业,让绝大多数群众过得好,不让一个困难群众过不去。”谈起如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话题时,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非常动情地说:“一些群众在我们的任期内吃不好饭、穿不好衣、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是我们的耻辱和失职。”据了解,自2004年以来,威海市就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以及各种义演、义赛、义拍、义诊等慈善活动,共筹集善款5000多万元,投入救助金4000多万元,用于助医、助老、赈灾等。市慈善总会组织实施了“慈善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爱心复明”、“微笑列车”等十大救助项目,目前已成为威海的慈善品牌。从今年6月1日开始,威海又在全市开展了“慈善月”活动。

在谈到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时,崔曰臣书记分析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慈善意识不强,一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心。他认为,发展慈善事业,首先要大力倡导爱心,确立现代慈善意识,强化全社会慈善责任。政府要增强爱民之心,公民要增强慈爱之心,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心,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弱势群体、人人支持慈善事业。在威海,“好人杨正权”可谓妇孺皆知。十多年来,他捐出的款物总值超过200万元,被称为“捐款专业户”。论个人财富,杨正权并不是威海最有钱的,但论个人捐款,他却是最多的,为此,他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全国“光彩之星”。崔书记说,企业也是这样,惟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受人尊重、让人放心,才能做强走远。

“当前,威海的慈善事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慈善意识、慈善规模、慈善组织、捐赠机制等,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和完善。”结合当地实际,崔曰臣书记表示,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创新慈善事业运行机制,实现由传统的慈善模式向现代慈善模式的转变。在今年全市开展的“慈善月”活动中,威海市在捐赠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除传统捐赠方式外,首次采用了认捐基金的方式,即通过签订协议,将企业或个人认捐善款作为慈善基金,本金留在企业,企业每年将本金的增值部分(按7%计)分两次交付本级慈善总会。这种一次认捐、逐年付息的捐赠方式,对企业来说,既不会因捐款影响正常的资金流转,又可以取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对慈善组织来说,既可以确保慈善基金每年增值7%,又可以降低基金运作风险。一经推出,企业便踊跃认捐,三角集团、威高集团率先认捐4000万元基金,一大批企业也慷慨解囊,短短10多天,企业认捐基金就突破10亿元大关。

“慈善事业发展得再好,作用只能是辅助性的、补充性的,”崔曰臣书记最后补充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