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喜看边城新农村

2007-07-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朱伟光 特约记者杨海娣 通讯员袁道剑 我有话说

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江水,绿树掩映下的水泥乡间小道,还有矗立在道路两旁整齐划一的红色彩钢瓦顶的大砖房,这是近日记者在黑龙江嘉荫看到的情景。

青山乡建业村是驱车进入嘉荫县的第一站。正在自家土坯房边修建120平方米新砖房的村民徐凤艳喜笑颜开。徐凤艳应该是村里最后一批盖新房的人了,为了盖这个新房,她拿

出了自己4万元的积蓄,又贷款4万元。“贷款是政府和信用社协调的,两年内免息!”徐凤艳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她共种植袋栽木耳5万袋,保守估计能净赚5万元,对两年内还完贷款一点也不犯愁。

在嘉荫县73个行政村里,大多数人都像徐凤艳这样靠双手勤劳致富住上了漂亮的砖瓦房。同样靠种植黑木耳致富的向阳乡育红村党员方振龙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发展黑木耳优惠政策,种植规模达到5000袋以上就给我们补贴500元,农业技术部门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县里还帮助我们解决微喷设备,细算起来我们种植黑木耳基本上不投入什么本钱。有这么好的政策扶持,你说我们农民能不富吗?”

在嘉荫县,农民们享受的优惠政策还不止如此。近几年,嘉荫县出台了发展水稻补贴、发展食用菌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农村建房补贴、村内道路补贴、使用新能源补贴、农村改厕补贴、村屯绿化补贴、安全饮水补贴和农民建房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种植水稻两年内免收水资源使用费的“九补两免”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许多实惠。种植水稻修筑主渠,打井、安泵、架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由县里统一负责,而旱田改水田每改1公顷还获得补助1000元;新建1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获得补贴5000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获补贴1000元。

通过这一系列扶持政策,该县实现了把水泥路修到农家,把自来水修到农家,把热水器安到农家。青山乡建华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海深有感触:“村屯建设由过去的县乡引导建,转变成了现在的农民主动干;由过去农民出资几十元都困难,转变成现在农户积极主动拿出上千元。”建华村人均土地不到4亩,赶上不好的年头,这里的农民想吃饱饭都困难。过去,这里路也没有,桥也没有,更不要提砖瓦房了。自从全村大面积搞起了袋栽木耳,各家各户门前修好了水泥路面,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3年时间,全村盖起了外观统一的砖瓦房,修上了整洁的水泥路面,家家户户搞起了袋栽木耳。据了解,2006年这个村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2000元。

为了充分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嘉荫县委县政府严格兑现各项资金扶持政策,在各项工程完工后,经审查合格的,立即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召开政策兑现大会,为农民发放补助资金。按照“九补两免”规定,村屯内道路混凝土硬化工程建设,县政府每平方米补助20元。县财政补贴缺口部分,各村屯全部实行“一事一议”,由农民自己决定建还是不建,缺口资金怎么出、由谁出。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交知情权给农民、还决策权给群众”的做法,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农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车出车,有的农民一家就拿出上千元。据了解,目前该县73个行政村有64个村通上了水泥路,13个村屯内主、干、巷道硬化率达到10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