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中国思维与国际合同接轨

2007-07-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田帆 我有话说

初见赵佃龙,给人印象是话不多,但稳重成熟。也许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风格,使得今年34岁的他在三次赴坦桑尼亚长期工作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由刚出校门的土木工程师,迅速成长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土集团(中土公司)业

绩骄人的项目经理之一。

赵佃龙说:“公司对海外经营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要求是:懂技术、懂外语、懂合同、懂管理。我也是努力按照这几个要求来提高自己、要求我们项目的管理人员的。”

对有着铁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赵佃龙来说,“懂技术”并不是个难题。他1998年第一次前往坦桑尼亚,接手的便是技术难度很大的超长无缝线路铝热焊轨工作。这段铁路,至今仍是坦桑尼亚国家铁路中央干线上质量最好的路段。

对赵佃龙来说,第一次出任项目经理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2000年11月,赵佃龙出任坦桑尼亚国家铁路联结线隧道项目的项目经理。此前,这个项目因工程复杂而一度停滞。赵佃龙大胆创新、科学管理,最终取得了项目质量和效益的全面丰收。

赵佃龙工作9年,在坦桑尼亚呆了7年多。他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员工的工作方式与国际合同不符所引发的冲突,是他从事海外工程项目遇到的最大困难。中国员工在设计和施工时更多的是凭经验,往往“只求结果,不求过程”,但这却与“注重过程”的菲迪克合同原则大相径庭。

让赵佃龙成功的,还在于他的使命感和对企业的忠诚。2004年初,中国铁建中土公司中标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设计加施工的维多利亚湖供水项目,并决定让赵佃龙担任项目经理。该项目位于坦桑尼亚疾病流行的北部高原,施工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却对解决邻近上百万居民的饮用水问题至关重要。

此时的赵佃龙刚刚回国不久,但他毅然三进坦桑尼亚。赵佃龙说:“坦桑尼亚政府把这个几代人未曾实现的夙愿交给中土公司来实现,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人,对中国施工管理技术的高度信任,作为承包商的我们在高兴和自豪之外,更多地是有一种肩负重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带着“只有胜利,没有失败”的自我期许,赵佃龙克服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目前项目已经顺利进入了第四期。赵佃龙有个可爱的女儿,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他给女儿取名“妮亚”(坦桑尼亚后两个字的谐音)。(据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