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07-07-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禹子轩 我有话说

1951年,一名年轻的大学生利用两个月的暑假走过约4000多公里的路程,游历了阿根廷北部12个省;第二年,他又与好友一道,计划休学一年环游整个南美洲。旅行的经历让他开始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贫穷与苦难,也使他国际主义的思

想渐渐定型,奠定了一生的奋斗理想。他就是被许多年轻大学生推崇为英雄偶像的切・格瓦拉。

暑假已至,很多高校陆续启动暑期实践活动,今年又恰逢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十周年。十年来,千千万万的大中专学生怀着一颗颗年轻而又憧憬的心,下农村、去厂矿、进社区,行走在祖国各地,通过考察、见习、志愿服务、专题调研等方式,积极投身社会生活当中。

当代大学生们长期生活在学习和学术环境中,与现实生活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他们虽然不乏思想和创见,却常常由于没有实践基础而缺少现实针对性。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新农村建设问题、城市化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医疗、社会保障、公共食品安全等等……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不断考验人们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面对这些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许多大学生抱有甘当小学生的求学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不断修正原先自身的错误认识和判断,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态度。

投身到实践中不断认识社会,不仅需要增进观察和了解,也还需要不断地走近生活,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一下“一两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还需要增进服务意识,不仅要想着解答自己的问题,还要时时想着在基层做些什么,如何通过运用所学技能和传播所学知识为基层谋福利,从而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认识到给予的美好和对收获的珍惜。

当然,我们也看到社会实践中的某些浮躁、盲目现象:某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没有发现问题,没有自己的想法,空着脑袋下去,空着脑袋回来;面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缺乏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判断,对社会问题缺少关怀甚至好奇心;而有的人在实践活动中满足于拉赞助、报课题,不注重生活而看重评优、出成果和产生轰动效应等等。这种现象当引起重视。

认识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们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和时代的召唤。投身社会实践离不开理想和浪漫主义情怀,也离不开踏踏实实的求学精神。我们要不断地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