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安徽洪涝灾区秩序井然人心稳定

2007-07-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合肥7月24日电(记者李陈续)正在暑假中的凤阳县板桥镇中学就像是一所敬老院:从淮河花园湖行洪区转移的51位五保老人被安置在这里,老人们睡的是新床,挂的是新蚊帐,医疗小分队也24小时为这批年龄最小65岁,最大已经92岁的老人提供服务――在安徽,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受灾群众

衣、食、住、用和医疗防疫基本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洪涝灾区秩序井然,人心稳定。

淮河自1954年以来流域第二大洪水,给安徽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据民政部门统计,安徽沿淮淮北9市受灾人口超过140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52.99万人,其中已启用的9个行蓄洪区转移安置10305人,群众住房以及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

面对严重灾情,安徽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解决灾民的吃、穿、住、用、医等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灾区社会稳定。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资金4930万元,受灾市、县(区)配套安排下拨2774万元,专门用于救灾工作。省民政部门还紧急向沿淮淮北灾区调用救灾帐篷7200多顶,受灾地区调运并向灾民发放了207万公斤的大米和面粉、12.6万箱方便食品、9万多箱饮用水以及价值2300多万元其他物资。同时,安徽各界积极捐助灾区,已经接收的救灾捐款达2243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003万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下,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共设立医疗服务点1013个,累计派出医疗队人数25075人、投入防疫队人数14573人。消杀外环境面积8139万平方米、656万人饮用经过消毒的水,灾区没有发生食物中毒现象,灾民有病均能够得到及时诊治。

目前,安徽沿淮灾区的基础设施恢复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受灾公路、配变电设施和供电线路、水毁通讯光缆线缆杆路、水毁机房修复进度加快,为灾区的救灾和未来的灾后生产自救奠定了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