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关头的抉择

2007-07-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贾永 白瑞雪 张汨汨 我有话说
黑云压城的时候,他们齐聚南昌城头,参与创建人民军队。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又率部挺进抗日前线。

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在党的召唤面前,他们的人生选择却高度一致。

他们,就是朱德、贺龙、叶挺。他们,都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

朱德:“要继续革命的,跟我走!”

若不是那身灰色军装,朱敏眼里的父亲更像是农民,而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红军之父”和八路军总指挥。

1940年12月,14岁的朱敏在延安见到了自出生后就分别的父亲。

“四旬”,这个让朱敏一直觉得奇怪的乳名,是朱德四十得女的纪念。也是在40岁那年,朱德奉党组织命令,从莫斯科回国参加北伐。

朱德于1886年出生在川北山区一个佃农家庭。23岁那年,他离开四川来到云南讲武堂。

名义上为清政府培养新军人才的讲武堂,实际上已成为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毕业后的朱德作为蔡锷将军麾下的年轻军官,因屡立战功升任“靖国军”少将旅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但取而代之的仍旧是天下混战、民不聊生。苦闷中,朱德渐渐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1922年,36岁的朱德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脱下戎装,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去留学。

一个本可坐享名利的高级将领,为何选择了在当时的中国几乎看不到前途的共产主义?

朱敏说:“父亲这么做,为的就是追寻光明,追寻真理。”

出国之前,朱德在上海找到了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老国民党党员和旧式军官的经历,让他的入党申请遭到了陈独秀拒绝。

一到德国,朱德就直奔中共旅欧总支部领导人周恩来的住处,再次提出入党请求。

从此,朱德先是以秘密党员的身份在德国、苏联学习工作,后又回国参加北伐,把滇军军中的军官教育团培养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1927年8月1日,带着这支部队,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

起义主力部队南下广东惨遭失败。朱德果断带领余部西进,插入敌人力量薄弱的粤赣湘边山区。

连连受挫的情绪笼罩着这支转战千里的队伍。有人带着一个班、一个排公然离队。

10月下旬,部队抵达江西安远天心坪时,朱德召开全体军人大会。

“要继续革命的,跟我走!”朱德慷慨陈词。

“跟朱军长走!”回声响彻山谷。

1927年的秋色分外浓重。毛泽东、朱德,两位至此还未曾谋面的巨人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着惊人相似的探索。新型人民军队的雏形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他们的探索之中渐渐清晰。

第二年4月,朱德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中国革命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很长一段时期里,“朱毛红军”4个字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代称。

1976年7月,90岁的朱德在临终前向女儿交代说:“我的事你们不要担心、不要管,党和国家来管。你们一定要听党的话……”

按照他的心愿,他的全部存款2万元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了党组织,生前用过的物品全部捐给了博物馆。

贺龙:“就是把我脑壳砍了,我也要跟共产党走到底!”

当共产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时,担任起义总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

贺龙嫉恶如仇。在他的老家湘西桑植洪家关,至今流传着青年贺龙除恶扬善的故事。洪家关的那座老桥,被人们叫做“贺龙桥”。

女儿贺晓明一次次站在这座桥上,寻找父亲最初的脚印。

以“两把菜刀闹革命”起家的贺龙,从旧军阀中将师长成为了国民革命军军长,数建战功。

国民党右派势力想拉拢他,共产党也积极争取他。

听哪个党的,走哪条道路?贺龙干脆把两个党的代表一起请到家中赴宴,让他们各自发表对国家前途的见解。

苦于找不到救国救民之路的贺龙,被共产党代表的话吸引住了,他说:“我贺龙是从枪杆子里爬出来的,是个直筒筒,我觉得还是共产党的理论对!”

“相信真理!”贺晓明说,“父亲的选择一生都不曾改变。”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至7月,共产党人的血染红了中国。

革命,到了危急关头。

南昌起义前3天,周恩来向贺龙告知起义计划。贺龙回答,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

起义前1天召开的营以上军官会议上,贺龙说:“国民党已经死了。我们今后要听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

起义部队南下途中,贺龙在周逸群、谭平山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失败的阴影让一些人悲观甚至动摇时,贺龙却自信地向中央提出请求,要回到湘鄂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看着闹了多年革命却两手空空回家的贺龙,一位族叔劝他说:“现在国民党一统天下,势大力强,你当过军长,是有前程的。当共产党落个啥,脱下将军服穿粗布衣,脱下皮鞋穿草鞋,图的是什么?”

贺龙毫不动摇:“就是把我脑壳砍了,我也要跟共产党走到底!”

1929年春,在党中央的指示下,贺龙依照毛泽东在中央红军的做法,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并通过办政治训练班、红军学校、教导大队,培养了大批既能做思想工作、又能指挥打仗的政工干部。

第二年夏天,贺龙率部与周逸群的红6军会师,成立红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

6年后,贺龙带领红2、6军团转战八省,经历大小战斗几百次,最终到达陕北。毛泽东称赞说:你们1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折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叶挺:“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与人民军队同龄的叶正大出生在一个风云激荡的时节:1927年8月。此时,父亲叶挺正率领着南昌起义部队一路南下。

南昌起义,叶挺担任前敌总指挥和第11军军长。同年12月,叶挺又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首次打出“红军”旗号。

在起义中曾提出部队应该撤出广州的正确建议的叶挺,竟受到了当时犯“左”倾错误的广东省委和共产国际的无理指责和不公正待遇,被冠以“动摇”“消极”之名。

性烈的叶挺从此流亡海外。

在长子叶正大的记忆里,暂居澳门的那些日子里,工兵出身的父亲常常自己捣鼓小炸药,那是父亲少有的开心的时候。

是军人,却参加不了轰轰烈烈的征战;是老党员,却脱离在党的事业之外。背负着双重委屈的叶挺异常苦闷。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叶挺举家回迁。在漫长的10年等待之后,叶挺迫切地想要回到抗日一线、回到党组织的怀抱。

“在延安见到毛主席时,父亲提出入党,但毛主席说现在不入党更好。”叶正大回忆说。

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叶挺以非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交涉,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并出任军长。叶挺说:“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时间,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了!”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叶挺被非法扣押。命运多舛,这位“北伐名将、抗日先锋”在长达5年的囚禁生涯中又一次品味了人生的冤屈。

在父亲辗转各地的监禁岁月中,全家曾有过短暂的相聚。

一天,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叶挺叫来他们围成一圈。“从明天开始,你们的名字全部改掉!”叶挺为原名福农的老大改名“正大”,老二福麟改为“正明”,最为疼爱的女儿则取名“扬眉”。

叶挺说,你们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正大光明、扬眉吐气”!

1946年3月4日,蒋介石被迫同意释放叶挺。出狱的第二天,叶挺就写下了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入党申请书。3月7日,中共中央复电叶挺,接受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战友们为庆贺叶挺出狱和重新入党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叶挺说:“我迫切想到延安去,到人民中间去,贡献自己的一切!”

4月8日,叶挺、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奉命由重庆飞往延安时,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

还没能看到黄土地上高高飘扬的党旗,更没能盼来新中国,第二次入党仅一个月的叶挺永远倒在了50岁的年轮上。

或许,那首写于牢中、被一代代后来者吟诵的《囚歌》,就是这位共产党员最好的墓志铭――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