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吴琦与虎凤蝶

2007-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傅琪 我有话说

吴琦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睿智严谨,提着环保组织特制“绿色产品”――粗布手袋。与其交谈,世界生态蓝图他会娓娓道来,令人着迷。

年轻时吴老学

的是无线电工程,退休前的身份是高级工程师。20世纪70年代,他在四川一家集成电路厂工作,目睹了四川经济腾飞的同时带来环境污染。“我所在的工厂就是一个污染源。后来我去了南京八一医院工作,见到许多癌症病人,都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从事放射性工作时,吴琦在国内首创放射线隔离门,此后,他的环境视野越来越广。一到休息日,他便外出跋山涉水,观察鸟儿几时起飞,蝴蝶栖于何叶。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他饱读国内外环境专著,加上实地考察的收获,已在各大著名环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

吴老最大的名气,来自中华虎凤蝶。1989年,中华虎凤蝶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动物。而早在1982年,吴老就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之托,考察到南京有这种珍稀蝴蝶。1989年,他促成政府成立牛首山中华虎凤蝶保护基地――中国第一个蝴蝶保护区。

中华虎凤蝶是一种寡食性动物,幼虫只吃细辛属植物的叶子,羽化成蝶后也只吸有限的几种花蜜。一旦环境缺少这几种食物,虎凤蝶便绝食而死。1982年的考察中吴琦发现,南京只有一种细辛属植物:杜衡。蜜源也只有两种花。而人类的开发,使生长这些植物的山谷变成公路、公墓、别墅、人造竹林。1993年后基地被忽视,没有了公款也没有保护人员。2002年吴琦再访基地,已经找不到虎凤蝶的踪迹。

发现虎凤蝶基地有名无实后,吴琦开始频繁地游说政府部门重拾保护意识。2005年,吴琦和南京民间环保组织一起筹集了3000元志愿款用于基地重建。每年春天,他都会带志愿者去牛首山给虎凤蝶种“粮食”。基地的花香引来了偏僻山谷的蝴蝶,基地的旅游价值也渐渐引起林场的重视,将面积从1989年的2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4万平方米。

为什么不把蝶蛹放到温室人工孵化,使存活率更高呢?吴老严肃地说,我们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生态,而非单纯保护蝴蝶。蝴蝶的保护价值,就在于它可以指示生态平衡。国内许多生物保护事业秉承一条错误的思路,就是把保护动物局限在圈养动物,反而违背了自然规律。他告诉我们,朱?是日本的国鸟,当年日本把国内仅剩的5只朱?圈养起来,几年后朱?全部死亡。如果人为干预孵化太多蝴蝶,它们在食物有限的自然环境下依旧难以生存。只有从根本上改善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珍稀生物才能繁衍生息。基于整个世界生态的视角,使吴老有不同于一般生物学家的远见。

对于虎凤蝶基地,吴老还有很多设想:把原本无用的水竹在基地周围密密地栽上一圈,能比铁丝网更有效地屏蔽猎蝶者;把基地清除的灌木移栽到相对干旱的山顶,为候鸟提供栖息地;继续和林场合作,游说政府,把基地影响扩大,吸引外省甚至国际友人参观学习……

近年来,无论在环保界、生物界甚至政界,吴琦的名字成了耳熟能详的环保代言词。他被民间环保组织请作顾问,策划活动,去南京高校讲座;连交通部也知道了吴老与虎凤蝶,在牛首山附近规划公路前,特地派人问他会不会影响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