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治污设施应有效运用

2007-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锋 我有话说

7月中旬,“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到陕南,看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有的地方没钱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有些地方是污染设施建设好之后,却又不投入使用。

记者团来到汉中污水处理厂采访。在现场,全国人大环资委巡视员何嘉平一眼就看出这个厂是在“表演”,只是为了应付记者团的到来才勉强开动。汉中市人大常委

会副主任徐登奎承认,这个厂建成后并未实际投入运行。

而在汉中市的江北垃圾填埋场,这个2006年5月就“基本建成”的项目,累计完成工程投资7320万元,但垃圾场最关键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却根本没建设;而花600多万元建设起来的办公楼,只使用了食堂。

陕西省人大环资工委副主任李怡霞认为,表面上看是运行机制妨碍了这些城市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骨子里还是因为对污染防治的认识不到位。“你把它当成包袱,它就会成为包袱。根据我的考察,如果设计得好,污水处理厂完全可以成为保本微利的赚钱行业,尤其是我们陕西已经出台了污水处理费都要征收到8毛钱的政策之后。”

而安康市遭遇的问题,则是政府如何让“民间治污积极性”不受挫伤,能够可持续发展。记者团来到安康市的汉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它采用国际先进的分选、焚烧发电、垃圾发酵制肥、卫生填埋等方式,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无害化率达到100%,可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整个安康市的生活垃圾能够得到全部处理。但记者在现场看到,曾经在2006年12月26日点火试运行的垃圾发电设施,现在却静静地“熄灭”在那里,许多设备都在生锈。该公司董事长余洪,前几年就看到了治污产业的良好前景,积极投身城市垃圾处理事业。而现在,他个人投入的一千多万元,眼看血本无归;因为焦虑无着,他正生病住院。安康市副市长王安利说:“这个项目于1999年立项,当时国家还没颁布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规范;2004年完成初步设计,2006年建成后,至今土地使用证、建设许可证都还未取得。企业无法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垃圾运行收费太低,无法保证垃圾处理成本。但这个厂的运行机制,应当是不错的。”

安康市副市长王安利承诺汉滨垃圾处理厂在年内“重新点火”。“我们正在与企业协商,核定垃圾处理成本,探索建立居民垃圾收费机制,争取群众交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让这个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尽早循环利用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