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科学的世界里追逐梦想

2007-08-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在刘先林面前,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惊讶、感叹、赞美、钦佩。关于他这个人,关于他那些事,点点滴滴都透着看似离奇古怪却又入情入理的科学家的特质。在他身上,我们找得到科学创造所需要的诸多元素:忠诚,聪慧,勤奋,执著,坚毅,果敢,朴实……所有这一切组合起来,演化出一个个为人津津乐道的科学故事,勾勒出一位卓有成就的科

学家的经典形象。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在提高一国社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刘先林这样的科学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刘先林这样的科学家。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都是我国知识分子优秀精神传统的生动体现,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刘先林堪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刘先林一切理想抱负的源头。在他的专业领域内,相关科研的一度落后及其带来的依赖性,强烈地激起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他的眼里,科研已不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关系国家兴衰的重要使命。当一个纯洁的心灵被一种至真至诚的爱国情感所激励时,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便喷涌而出,创造了非同寻常的功绩。国家和民族,在刘先林的生命中永远是沉甸甸的。

科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科学家是一群永不知足的人。科学上的任何创新,意味着对既有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意味着对未知世界的敏感和开拓。科学探索需要人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层,而不是躺在那里安闲度日。如果一个投身科学的人,想到放下行囊、安营扎寨,那么他的科学之路便已到了尽头,他的科学生命也已灯枯油尽、无复生机。刘先林一直没有停下行进的脚步,而科学的进取精神也始终是他身上永远鲜亮的生命底色。他在研究项目上的持续进步,他对研究方向的高瞻远瞩,他在耄耋之年的科研热情,无不显现出他对探索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这样的精神使刘先林的科学灵感和胆识如鱼得水,化成了惊人的创造力。

创新需要才智和勇气,也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科学之路总是迂回曲折,坎坎坷坷,你若不下定决心征服它,便根本没有一窥真理堂奥的机会。一次成功,往往要千百次的失败来垫底。献身科学不是享清福,而是注定会经受时间和苦难的煎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刘先林深知其味,他把科研之路比喻为走出地狱之路,谁最能吃苦,谁最能坚持,谁就能最后走出去。为了走出这一条路,刘先林常常失去了正常的时空概念――无论寒暑,不分昼夜,走到哪里思考到哪里,生活的一切天地成了他的实验室。科学家就是在这样的“炼狱”中成就了自我。

探索是艰辛的,一个人献给科学的东西多了,留给自己的就少了。科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科学家不能是三心二意之人。科学需要投身其中的人丢掉累赘,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追求真理。因而,科学家通常就像真理一样,深刻而又朴实无华。假如有人将名利当成科学的终极目标,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那么名缰利锁也终将葬送他的科学前途。在世人眼里,刘先林的朴素与他的社会身份极不相称――不加修饰的外表,狭小逼仄的办公室,因陋就简的办事风格,不讲待遇的工作劲头,这些颇有点“寒酸相”的情况如何会让人联想到“院士”、“院长”之类的头衔?然而,正是这种有些苛刻的简朴,体现出一位科学家对志业最纯粹最忠诚的坚守。

几十年来,刘先林在科学的世界里追逐着他的梦想,不弃不离,始终如一。不论现实发生何种变化,他总是宠辱不惊,保持着一种特有的从容和淡定。因为创新,他总是在变,因为执着,他又一直未变。变与不变之中,蕴藏着一位科学家的本真。科学有幸吸引了这样一位睿智、真诚的追求者,国家有幸拥有了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科学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