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民俗文化活动的年轻品牌

2007-08-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宫苏艺 我有话说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中段的神路街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东岳庙有近700年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和8000余平方米的古建筑,素以“三多”著称于世,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联匾额多。而北京民俗博物馆就设在东岳庙。如今,这座北京唯一的国办民俗类博物馆已经建馆10年。在这10年里,北京民俗博物馆作为北京民俗文化的研
究中心、展示中心和活动中心,不仅唤起了京城百姓对旧京风情的怀念,满足了他们对原汁原味京城民俗的渴望与体验,也使馆庙同建的博物馆成为北京这个现代化都市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人文新景观。而2004年6月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挂牌办公,更使得这里成为连接专家学者、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理想场所。

民俗藏品丰富多彩

在国家提出大力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北京民俗博物馆加大了挖掘、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力度。一方面,博物馆承担了如“老北京商业民俗”类的国家级课题的科研任务,经过历时三年的系统研究,首次清晰完整地将老北京的商业习俗风貌呈现出来,并全面揭示了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博物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将一批批精妙绝伦的民间艺术精品如“聚元号”弓箭、徐艳丰扎刻艺术等收藏入馆,使这些濒临消逝边缘的民间艺术珍品得到了及时的保存与保护。

作为传播和传承文化的重要空间,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类型多样、数量繁多的藏品,通过陈列展览使之成为文明和文化承继的载体。自2003年以后,这里先后举办了“百年服饰艺术展”、“人生礼俗文物展”、“老北京商业民俗文物展”、“中国传统玩具与游艺展”等十几个展览。通过举办一个个专题民俗事象的展览,征集了大量的民俗文物,为筹备民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通过展览征集民俗文物之外,白手起家的北京民俗博物馆还到潘家园、琉璃厂等旧货和古玩市场收集展品。近年来,北京的各大艺术品拍卖会也成为他们收集展品的渠道。按照北京民俗博物馆业务副馆长李萍的说法,前些年民俗文物并没有受到重视,还可以收集到。而这几年由于得到市财政和区财政的支持,尽管价格提高了,也还是能够收集到中意的藏品。

民俗活动深入人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众情感与信仰的载体,是中国丰富习俗的代表,凝聚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而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节日起初作为时间标志的指示意义和祭祀性的神性意义已明显消退。如何让节日不仅仅是徘徊在人们的记忆中的名称,不单纯是停留在人们味蕾上的节日食品,让生动、鲜活的生活艺术真真切切地让民众感受和体验,北京民俗博物馆首先将民众节日序列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列为展示民俗活动的重中之重。

1999年,博物馆成功地举行了首届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历时10天,逛庙会人数便达17万,精彩的活动、热闹的气氛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京城百姓,唤起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文化记忆。庙会中穿插着推碾子、拉洋片儿、抖空竹、舞抬阁等民俗活动,结合各种类型的民俗展览,借助东岳庙祈福、求寿、安康等民俗信仰,北京民俗博物馆成功地再现了京东民俗文化中心的风貌。此后每一年,北京民俗博物馆都会举办春节东岳

庙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京城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特别是2002年,东岳庙第四届春节庙会人数突破了30万,东岳庙春节庙会成功地过渡为民俗文化节,文化品位也进一步提升。

北京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活动日益

丰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传统节日也越来越多。每年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举行的庙会、游园、文化节等活动依托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东岳古庙,重现昔日的节日场景,办展览、听讲座、品小吃、赏戏乐、比技艺、耍绝活儿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重温地道的老北京民俗风情,在寓教于乐中感受节庆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来民俗馆怀旧,到东岳庙祈福”的宗旨深入京城百姓之心,而精彩纷呈的庙会、文化节和游园活动也提升了博物馆的文化品位,使其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民俗文化活动的年轻品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