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给“奢侈文化”套上辔头

2007-08-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山西周慧虹 我有话说

当老一辈人尚未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理念中回过神来时,“奢侈文化”已纵马扬鞭疾驰而来。马过之处,皆“大手笔”风景:有楼堂馆所的豪华,有手机、电脑、电视机的频繁更换,有月饼、粽子、年夜

饭的“天价”,也有令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对世界顶级名车的大规模采购。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些国人以跟风式消费、攀比式消费等种种过度的消费方式,迎合着奢侈文化,烘托出一派别样的繁荣。

奢侈文化看虽美丽,然而却潜藏着毒性,它不是牡丹、月季类的名花佳卉,而是经济生活园圃中搔首弄姿的罂粟。奢侈文化怂恿下的过度消费,超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真个是――贪吃一时“资源饭”,欠下千年“子孙债”。

对于奢侈文化,不能只图一己私利,无所顾忌。否则,其所为不只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也是在侵害其他社会成员的消费利益。拿住房来说,面对过度消费助推下商品房面积的越来越大、房价的日益攀升,那些经济收入水平较低者,何日能圆“居有其屋”的梦想?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的确有了显著增强,国人的生活水平的确有了明显改善,适度的消费、休闲无可指摘。但是,别忘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尚有不少人徘徊于贫困线边缘,即便拿我国的富豪群体与外国相比,整体上看也未见得能占什么优势。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还注重简朴的生活,注重乐善好施,一些国人怎么可以腰包稍鼓一点,就只顾了自己开心、潇洒?

其实,就过度消费本身而言,有时未见得就是一种享受。著名学者周国平的一篇短文《奢侈品的不便》,其中两句话我深以为然。“一切奢侈品都会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我相信物质上的简朴乃是精神上的自由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些人挥金如土,对奢侈文化顶礼膜拜,与其说他们钱多得花不完,毋宁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或者,是文化底蕴不足而导致的不明智之举。

奢侈文化的踏马而行,有消费者自身的原因,也与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不无关系。在我看来,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导向的偏离。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带头讲奢华,讲面子,热衷于形象工程,热衷于标志性建筑;还有些地方政府制定的“土政策”,也在遏制着适度消费,助长了过度消费,比如在汽车使用上对节能廉价车的种种限制性规定等。另一方面,是部分媒体与商家合谋,共同编织消费陷阱。报刊、电视、网站上,大排量汽车的广告往往占据主要版面,商品房广告数量的增长丝毫不比房价上升的速度慢,奢侈品展览、高级时装和化妆品的发布报道,来得比普通百姓接受的速度快得多……它们如皮鞭左右挥舞,鞭策着“奢侈文化”之马愈行愈疾。

我们的民族素有以俭养德、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民族美德不能丢;生活消费要适合国情,健康消费理应成为时尚。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每位国人应树立节约、勤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走出比阔气、讲排场的消费误区,形成以节约为荣的价值观。

当前,趁着过度消费的模式尚不具有稳定性之时,我们得赶紧给“奢侈文化”之马套上辔头,动员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积极参与,从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入手,着力实现观念、技术、管理、体制、法律到政府自身的全面变革,从而营造出适合国情的消费文化氛围,建立起符合民族长远利益的消费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