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百姓解难

2007-08-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曹继军 通讯员丁? 我有话说

上海市普陀区的许多老百姓都认识一个“官”――区民政局局长曹道云。独居老人、下岗职工、贫困学生,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儿,找到曹道云就有了辙;结婚离婚的家事、军嫂联系工作单位、癌症俱乐部活动,曹道云都会过问。

普陀区委的文件里写:曹道云同志是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政党员干部;普陀区的百

姓们说:曹道云就是我们的亲人。

成为百姓“扶手”

家住五楼,已经两年足不出户的黄老伯,现在终于能自己上下楼了,因为黄老伯居住的老楼过道里装上了崭新的不锈钢扶手。

其实,“黄老伯们”真正的“扶手”是曹道云。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多层公房,上下楼道的扶手均为半截水泥护墙,难以抓握,老人们上下楼极为不便。在一次调研中,曹道云发现了这一关系无数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问题后,立刻着手实施“扶手工程”。家住华阴路的郭万杰双腿残疾,上下楼极为不便,安装好扶手的第一天,他就在邻居的搀扶下,下楼“走”了一回。

自2001年担任区民政局局长以来,实实在在为百姓服务的事曹道云做了很多。面对城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民政局开创了“守望工程”,通过“十分钟”养老服务圈开设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一些青年人常常遇到婚恋困惑,民政局开展从找对象到离婚劝和的各种服务;为了帮助困难学生走出困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服务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慈善超市,还在华东师大建立了第一个校园经常性捐助接收点……

搭建爱心平台

一位名叫刘帅的复旦大学学生,本来是家庭脱贫的希望,却不幸患上尿毒症。母亲因悲痛和操劳罹患肺癌,没有固定工作的父亲焦头烂额。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曹道云。现在,刘帅换肾的钱已经有了着落,正在等待手术。

帮助了刘帅,曹道云却在思考着如何帮助更多的“刘帅”。他琢磨着,如果发展社会慈善帮困事业,搭建一个平台,那么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就能从帮助一时一事一人,转变到每时每日帮助每个困难群众。

由此,曹道云致力于借助品牌和名人搭建慈善平台,凝聚爱的力量。2006年年初的“蓝天下的至爱”――长寿路街道文艺演出募捐得620万元资金、80万元物资;2007年在全市率先召开的区级慈善大会上,接受社会捐赠1320万元,接受区企业家慈善联谊会捐赠145万元,体育健儿刘翔捐赠了打破世界纪录时穿的跑鞋……这一切为普陀区的慈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道云说:社会上有爱心的人是很多的,关键是怎么去组织这些有爱心的人。我们民政人就是要尽力从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把社会中有爱心的人和单位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一个献爱心的平台,让“社会化的爱”流动起来。

从事民政工作五年来,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创了许多“第一”:2002年10月,试点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曹杨街道“衣被银行”;2004年2月,在长寿路街道建立上海第一家“慈善超市”;2005年1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第一个校园经常性捐助接收点和慈善超市,搭建校园助学帮困平台;探索建立就业与求助双向联动机制等十项试点工作经验被民政部推广。

做好团队“大班长”

有一年,民政局24名中层干部联名上书区委,为曹道云请功。由此可见曹道云在民政局的威信。作为区民政的“大班长”,曹道云说:培育一个班子和一支队伍的团队精神,是主要领导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聚精会神,形成合力,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普陀区民政局,凡是过生日的人都会收到一束局里送来的鲜花;而党员同志在入党纪念日的时候,还会收到局党委送来的一张贺卡。只要是同志们或他们的家属生病,曹道云都会第一时间前去探望,还总是自掏腰包送上慰问品。

在工作中,曹道云专门设立了“民政工作创新成果奖”,激励大家做好民政工作。在民政工作创新奖的激励下,民政局干部走访基层的多了,思考问题的多了,研究讨论的多了,普陀民政从创新中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方法,许多工作走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前列。

曹道云这样理解民政工作的职责――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他做到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