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把粉丝又如何

2007-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巨才 我有话说

说来惹人发噱:你大约不会相信,以我俩这样一把年纪,竟也混迹在一帮追星族当中,当了一回“粉丝”。

日前见报上有消息说,地坛书市将于那个休息日下午1点,组织著名慈善家李春平和读者见面,并现场签名售书。我把报纸递给老伴,不出所料,她果然毅然决然当即决定:“去,当然去。”

说来还是去年

,我从办公室带回一本《忏悔无门》,扉页上作为题记引用的两行文字赫然在目:“李春平的历史不可复制,中国四百年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爱情传奇。”这句《泰晤士报》驻京记者的评语确当与否,另当别论,让我戚然于心的,倒是崔永元给作者的那封信:“读完你的作品总是静不下心来,睡不好觉的毛病又发作了。按时下的说法,这本书是有‘卖点’的。首先,书中主人公李春平是个大款,有的是钱,是当下的社会的宠儿……社会上人们对钱的向往,已经超乎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你我有目共睹。”“看过你的作品,顿觉李春平的钱也来之不易,它搭上了自己的青春和唾手可得的三份以上的爱情……我要说,那几个女孩太可爱了。她们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青春的美丽,无一例外执著于干净爱情,无一例外地视金钱为粪土,无一例外地选择孤傲和自尊结束往事。当我看到李春平拿着大把钱换不来任何一个回心转意的时候,我扔开书拍起桌子:幸亏中国还有女人!”我因为第二天要出差,出于对小崔素来的好感和信任,临走时便把这本书推荐给老伴。

不承想,这样一来,李春平的传奇人生竟成了全家时常提起的话题。这位老红军、老八路的后代,“文革”后期从部队复员,因一次斗殴事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处三年“劳教”。四处碰壁、走投无路之际,幸得年届花甲的好莱坞女明星的垂青,被带去美国,共同生活12年,后继承其遗产,一夜暴富。1990年回国后,先后捐赠公益事业数千万元,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首位“慈善家”称号。诸如此类,每一述及,老伴总是唏嘘不已,并照例要引发出一番感时忧国、阅人论世的议论来。

显然,一向淡然如菊的她,还真是把李春平当作凤毛麟角般足可嘉许的社会精英去看待了。既然如此,我纵使放弃从来雷打不动的午睡,也应陪她成全这份“极欲一见”的心愿。“哈族”就“哈族”,“追星”就“追星”,“粉丝”就“粉丝”!

那天正好是艳阳当头,热气逼人。快到1点时,场子里嗡嗡嘤嘤的嘈杂声渐次静了下来,人们开始焦灼地举目四顾。正寻思间,左前方的拐弯处过来两男一女,前面的一位,身着黄衫白裤布口鞋,体态魁梧,面容白皙,高高的鼻梁,微蹙的眉峰,卷曲的头发,咬紧的嘴巴,一看便是照片和荧屏上见过的李春平。“是他!”“是他!”几位老太太站立起来,情不自禁地欢呼着,带头鼓起了掌。像是对这种场面并不习惯,李春平多少有点惶恐和局促,他快步迎上来,与老人们拉了拉手,便转身走到主席台座位上。偌大的主席台除李春平外,另有一位口齿不算利落的女子做主持。没有神色紧张的保镖,没有跑上跑下的随员,甚至也不见“长枪短炮”、争先恐后的记者们。这情景,与媒体上时常渲染的“火爆”气氛迥异,也让人们略感意外又顿生好感。

看来,这就是一次名副其实,并不刻意张扬造势的见面会。李春平说,这几天因高烧住院,刚从病房打完吊针过来。活动主办方安排20分钟的互动交流,各位想问什么尽管讲,我做过的事应当说都是坦荡的,不需要遮掩,没什么不可以告诉大家。

有小姑娘问,当年有那么好的女孩诚心爱你,为什么要背叛她们一意出国?李答: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找一份工作,找回做人的尊严。在那样的年代,不论到哪里都要审查履历,像我这样被劳教过的人,国内没人敢用。老伴向我悄声耳语:“都是让环境给挤兑的。”

有人接问,那你觉得在你惊世骇俗的异国恋情中,对方最看重的是什么?李答:她在病危和临终时确实说过,也许你并不一定爱我,但与你在一起,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从你身上我能感受到中国人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的传统品格得以延续。我想这也许是她为什么将自己及父亲和两任前夫的巨额遗产托付我的原因。老伴耳语:“无论古今中外,同情心和起码的道义承担,都是最最宝贵的。”

15年来你平均每天要捐出一万多块钱的善款,请问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李答:两个字,就是“报答”。他讲到劳教所的医生怎样因同情他的遭遇而几度设法让他保外就医,讲到社区邻里们如何在他贫病交集时纷纷给他以接济,讲到当兵时当地老百姓为把他从塌方的山洞里刨出来而鲜血淋漓的手指……这时,他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老伴耳语:“情义无价,知恩图报,多难得的一个好人。”

签名售书终于开始。当我看到老伴站在队列第5名,一边擦汗一边不无得意地朝我示意时,看到她在工作人员的招呼下小心翼翼地步上主席台又礼貌地缓缓走到李春平跟前时,我真是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眼睛为之潮湿了。要知道,这是一位从来不曾高声说话,也不肯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的知识女性啊!

回来的路上,尽管已经饥肠辘辘,精疲力竭,但她仍是一路絮叨,感慨不已。看着她那被晒得满脸通红但却兴冲冲的样子,我以半似调侃的语气说,瞧你这大半天的折腾劲儿,倒像个年轻人似的,还真得让我刮目相看了。她低声说:告诉你,我还真是担心今天去的人不多,冷落了他;对这样的人,就是想诚心诚意挺他一把。想想看,中国现在的富豪有多少,又有几个能像他那样慷慨捐赠回报社会?比起那些靠钻空子挖墙角铤而走险聚敛钱财又成天以豪宅名车华衣美食自炫,在什么黄金宴人乳宴女体宴上穷奢极欲的人来,李春平不知要高尚多少倍。

我说:咱这也是老来聊发少年狂,你不怕碰到熟人,不好意思吗?她又反问:碰到更好啊,见义勇为,见贤思齐,本来就该是做人的一个准则,有什么难为情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