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界专家纵论东北振兴规划

2007-08-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解读黑龙江装备业现活力。(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杨亮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这片面

积为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2亿人的土地,今后无疑将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

2007年8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并确立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主要目标―――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专家学者纷纷指出,《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将引领东北地区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全面振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东北是我国最早进入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却成了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张国宝这句话,点中了要害。

自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以来,东北地区产业优化之路已然平顺许多。走在东北的土地上,看到的不再是满地“铺大饼”、“拼能耗”的建设项目,而是国有老企业正在老老实实地改组、改造。

可是,问题还没有最终解决。

张国宝指出,除了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以外,东北经济结构性矛盾也牵扯着管理者的神经―――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根据市场机制的要求,工业产出必须与市场需求相对称,而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本地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矛盾恰恰阻碍了这几十年的发展。由于重工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错位,产出无法被当地需求充分吸纳,因此只能走过去以全国市场需求拉动重工业增长的老路。

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不足也引起了关注。在专家看来,它的问题在于装备不够先进,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都不够强大。

为此,《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开出的“良药”是: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从现在开始,尤其是未来的几年,这一动作的效力将在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工程中得以体现:1000万吨炼油装置以及配套设备,100万吨级乙烯、煤液化工程配套1250KN压缩机,大型高效低污染煤电机组,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30万吨级原油运输船,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等等。

另外,《规划》还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重点建设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和大连西太平洋炼油等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发展化学制药和中药制剂产品、农产品等特色轻工业。

“振兴东北”关键在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须靠政策扶持、制度创新、项目倾斜、资金支持,但更要靠人才创新。”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梅德平认为。

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体制和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一度频亮“红灯”。据初步统计,2002年前“东北籍”40岁以下具有自然科学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中,有58%的人都在异乡供职;在东北副省级以上城市就业的外籍人才只占18%左右。辽宁省科协日前公布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单位负责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4.54%。专家们纷纷表示:“遏制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是振兴东北的关键所在。”

在日前举行的沈阳春季大型招聘会上,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虽高薪揽才,但虚位以待的汽车设计师、产品开发工程师、工程管理工程师等岗位始终乏人问津。

如何突破人才瓶颈?梅德平建议,关键在于精心打造人才平台。

首先,要在“特”字上下工夫。一是利用东北现有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加速人才培养,重视老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二是充分发挥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既有优势,培养一批能使这些传统产业转产、产品延伸的特色人才。

其次,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探索立体多元的人才引进路数。东北不仅需要“两院”院长、大批教授、理学工学博士,也需要一大批政工师、经济师、会计师、规划师、咨询师,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大量优秀的中学教师和医生。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方法也要力避单一,大胆引入股权期权、年薪制等激励方式,积极推行星期天工程师等柔性人才机制,不拘一格引人才。

东北要飞得更高,人才如何开发?

《规划》给出的方案是“东北地区人才开发主要专项”,包括企业家对口交流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计划等。

专家指出,“专项”的实施将极大地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在东北地区的地图上,有这样6座城市:它们或资源丰富,或能源独特,它们已经“燃烧”多年,但它们都清楚,“烧”到最后将是死路一条。

它们需要转型了。阜新、大庆、伊春、辽源、白山、盘锦,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这6个资源型城市成为经济转型试点。

国务院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指出,从大方面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问题不可忽视。其中,原有老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污染比较严重。而在东北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最不容易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这是当前振兴东北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

宋晓梧说,资源枯竭带来的环境恶化还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发了社会矛盾。可以说,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伤痕累累。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东北经济的发展,更关系群众生活,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

目前,中央和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资源型城市问题已经开始得到了一些解决。但是,如何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城市,《规划》分别出招。对于资源开采处于增产稳产期的城市,要制订合理的开采计划,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采收率;对于资源开采开始衰减的城市,要开发利用好各种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为本地资源型企业寻找后备基地;而对于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要选择好产业转型方向,重点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据了解,此次《规划》中确定的6个城市转型之路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达到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东北振兴的加速器

“如果说,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三年多来,东北三省一区处于纷纷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各自发展的阶段,那么《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得到批复以后,东北地区的振兴就进入到整体协调推进的新阶段,这对统筹配置东北地区的战略资源、协调东北地区的战略行动、提高东北地区整体竞争力、实现国家赋予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和振兴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战略与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刘庶明说。

他分析说,国务院批复中肯定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对东北地区“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这个“四基地一区”的定位显示,振兴东北,不是狭义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是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战略,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振兴。

刘庶明指出,《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批复于东北地区振兴的攻坚阶段基本完成、进入全面振兴新阶段之际,必将成为推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加速器。2004年以来,东北地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着力扩大开放、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启动棚户区改造等,基本完成振兴初始阶段的体制改革、保障制度等攻坚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带有恢复性的高速发展新局面。比如,新吉林现象,就是东北地区振兴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明证。东北振兴取得初步成效也说明,国家确立的振兴东北战略是十分正确的。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有利于统筹东北地区的战略行为,加上国家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将加速推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步伐。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