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批评高教切忌扩大化

2007-08-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靖生 我有话说

近期,有人在刊物撰文认为:在一些高校中,有资历的教授甚至副教授不上讲台、不教本科生,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兼职与社会活动上,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一些高校,甚至还出现“研究生带本科生,博士生带研究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坐在一起上课”的怪现象。

本来,对于高校教育的批评已经不止一日,但所

发声者,多为对高等教育有着深入了解的专家,自然语语中的。但是,上面这位“专家”的批评似有“扩大化”之嫌。

什么叫“有资历”的教授或副教授,以在下揣测,无非是评了教授或副教授很长时间的人,这可真有点自相矛盾了,评了副教授很久则应当评上教授了,如果评不上教授当然是在同事群体里相较水平差一点,又何称“有资历”呢?这样看来,这些副教授不上讲台就未必是学生的损失了。现在的高校基本上推行学分制和选课制,学生对老师的上课效果进行评分,在一定分数线以下的课程将会被取消。这一点给教授们增加了压力,而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所谓教授不上课是“普遍现象”的指责事实上是因不清楚高校内部情况发出来的。当然,高校也真有不上课的教授,但学校都会给他们安排课,他们会让自己的博士生或助教去上。但是,即使是在一流高校,这样的“学术明星”已经很少,更遑论二三流学校了。一般的教授们,尽管会接一些横向课题,但是对于上课则没有太大的影响。课题的完成基本上是在不上课的情况下做到的。

自然,能看出作者对于高校生活之陌生的在于第二条指责。即使是本科生,也会在大三的时候安排导师,一般会要求其旁听一部分研究生的课程,另外,有许多想考研的学生也会主动去听一些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讨论课。于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还有一些老师坐在一起上课就不是作者所说的那样的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了,可以互相砥砺,各有收益。

而在研究生阶段有助教制度,担任助教的研究生会帮助导师做一些工作,比如收集资料,批改本科生的作业,以及对本科生做个别辅导,而博士生则会被要求带领十个左右的本科生上讨论课,其内容一般是教授们在大课里所讲,因为大课一般会六七十人,个人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所以需要小型的讨论课,可以互相提出疑问并由相关专业的博士生解答,或者进一步讨论。同样,博士生也会协助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帮助修改学术论文,另外,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博士生也可以帮助解答。

由此可知,其实所谓指责,恰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一般会认为大教授来指导会点石成金,当然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学术研究这回事,一步有一步的证验,一年有一年的功力。比如一个硕士研究生要做晚清的民族意识研究,而恰好有一位博士师兄也以之为题准备博士论文。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个对此没有专门研究的教授来指导,在具体问题的探讨上可能还不及那位博士生有力。那么大家要问,教授们的作用在哪里呢?回答是“广泛的学术视野,综合性的学科推进,以及理论上的纵深穿透力”。其实,换一句话就很容易说明白了,也许,在一个阶段你很需要的是“鱼”,那么博士帮助硕士可能会更具实效,但你最终需要的是“渔”,那就得有经验的教授才行了。

总而言之,批判要有的放矢,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将过去”,可能正如勒庞所说,会成为一种“群众的暴力”,那样就有违批判的初衷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